黎明前的黑夜
刘燕北京报道虽然有关3G的很多政策性问题依然悬而未决,但陆续参与TD-SCDMA网络测试的友好用户,至少让我们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TD-SCDMA在中国走到了WCDMA和CDMA2000前面。
在这个关键时刻,“3G在中国”2006全球峰会开得异常“严谨”缺少“爆料”,3G似乎走到了来临前的平静时期。
意料中的技术群聊
一直被认为是喧嚣中国3G政策决策“风向标”的3G峰会备受关注,但事实上这次会议基本上是一场技术交流。
政府方面出席规格最高的是信息产业部主管3G标准研发的最主要官员之一、科学技术司司长闻库,他的致辞介绍的是中国3G以及中国宽带无线通信产业发展情况。
在3G大戏即将拉开帷幕的前夕,不仅有关TD-SCDMA的消息引人关注,任何言谈在此时都非常敏感,尤其是出自政府官员之口。信息产业部官员言谈谨慎在此背景下可以理解,唯一有突破的是,闻库认为TD-SCDMA技术目前在TDD上是比较成熟的技术,这是信产部权威官员首次对TD-SCDMA做出评价。
其实在3G越来越近的时候,人们更渴望在这次峰会上见到决定3G政策的更多政府官员,比如,负责规划投资的发改委,但这显然是意料中的失望。
不仅如此,这次会议除了电信研究院杨泽民院长、曹淑敏副院长和通信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王育民所长外,缺少了系统外专家学者的声音。虽然他们的发言也很精彩,统一的口径却使会议显得“寡淡”。运营商只来了两个移动运营商,倒也无可非议,那两个固网运营商还没有移动牌照。
几乎每个被问到3G时间表的嘉宾都明确表示这是国家主管部门回答的范畴,但友好用户发放是一个网络从实验室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3G时间表的推测事实上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如果按照业界说法,建设一个好的3G网络需要两年时间,一年建网,一年优化。时间离2008年奥运虽然紧张,但我国承诺在2008年提供3G服务,却并没承诺提供全程全网的服务,3G网络甚至可以不覆盖整个北京,或者只要覆盖比赛场馆就行了。
该来的早晚要来。在长久的讨论、争执中,各路人马已经失去了对3G继续推测的兴趣。虽然这次技术大会对技术前景、未来变革、产业融合分析得非常全面和透彻,遗憾的是,缺失了关于投资、融资、合作体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等重大问题的讨论,而这些内容对未来3G的运营非常关键。第[1][2][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