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人民网青岛11月18日电日前,全球最大的环境服务商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与青岛新天地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投资近2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中国首个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拟建中的青岛静脉产业园位于距离青岛市中心100多公里的莱西市姜山镇,该园区的建设将有利于青岛市四大工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及烟台、威海、日照等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体系的构建。
在莱西,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静脉产业强劲的跃动。
有益的尝试
据介绍,莱西市新组建成立的威立雅新天地环境服务(青岛)有限公司,将以污染土壤修复和海上船舶废物无害化处理、海上溢油(及危险化学品)回收处置等中国目前尚处空白的环保领域作为发展的新起点,并在医疗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回收和处置、电子废物回收等新兴领域加大合作。
莱西市委书记张锡君介绍说:所谓静脉产业,就是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与之对应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产业,被称之为动脉产业,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标志着莱西的循环经济水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的最佳发展模式,是增强经济实力,推进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近年来,莱西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现代化生态型湖滨城市为目标,强化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推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山东省综合实力30强县(市)、山东省首批文明市等称号。
多彩的实践
走进获得全国环保先进企业称号的青岛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李掖平向我们介绍说,前几年磷铵装置年产生10万吨磷石膏,堆存在厂内,占用了大面积土地,不断污染厂区周围环境,公司利用磷石膏变废为宝,上马了利用磷石膏制4万吨硫酸联产6万吨水泥工程,不但年消耗10万吨磷石膏,而且年可创效益1000万元。2001年该企业又将磷石膏开发出水泥缓凝土砖的替代品-环保型石膏空心板,年耗石膏5万吨,保护耕地2000余亩。目前,该公司对磷石膏的开发研究已形成了多元化、全方位、深加工、高产出的格局,迄今以磷石膏为母基,已研发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8个。
来到落户于莱西的青岛海升果业有限公司,公司的管理者向我们算了一笔细账:企业投产后,年可加工苹果80多万吨,使莱西市果农每年增收3亿多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以上。同时工厂的副产物苹果渣,将是饲养奶牛、猪羊的优质能量饲料。每公斤苹果渣相当于1公斤精饲料或者3公斤优质牧草或者0.5公斤玉米的营养,这不仅大大缓解了莱西市这个畜牧业大市精饲料的供应矛盾,而且将直接降低农户的饲养成本,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
坐落在大沽河畔的青岛万福集团公司,按照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在畜牧养殖、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生产系统中建立了猪─沼─肥─菜循环经济模式。引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工程技术,投资480万元,建设了以厌氧发酵为核心的猪粪便污水综合处理设施,对养殖场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经发酵处理产生沼气,用做燃料;沼液直接用于蔬菜基地;沼渣加工为蔬菜基地使用的有机肥料。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年产3万吨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料厂。该模式带动发展蔬菜基地4万亩,带动4万余农户通过蔬菜种植走上致富之路,每年向日本、德国等国家出口蔬菜及蔬菜制品近4万吨。
静脉在延伸
俺村现在也和城市里人一样,做饭再也不用烧草了。采访中,南墅镇刘建村的老少爷们向我们炫耀起来。该村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秸杆气化站,全村集中供气,彻底改写了祖祖辈辈烧草做饭的历史,用村民们的话说:这叫二人烧火,全村做饭。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敬武介绍,全村每天消耗作物秸杆等材料费用仅21元,平均每户做一顿饭的成本才一毛多钱,经济、生态效益相当可观。
莱西的静脉产业正在由工业领域向农村延伸。我们了解到,莱西市在三里庄村规划的大型沼气工程已开工建设。该项目主要是对人、畜粪及海升果汁废弃果渣等各种废物进行环保处理,建设沼气中心。此项目已经通过农业部专家认证并得到青岛农委的支持,一期投入790万元,10月底前试运营,可解决1万人集中供气及周边企业的用气需求。二期投入1100万元,可惠及周边十个村庄、40个企业及学校。
今年,莱西市计划建沼气池2200个,目前,全市已建沼气池300多个。特别是孙受镇蒲湾泊村,已建成130个。马连庄镇的西军寨、吴家庄、望屋庄3个村庄,50%的农户建起沼气池,基本上达到户均1头牛,牛粪入沼气池,发酵后解决照明、做饭等问题,再用沼气液喂苹果,基本上代替了化肥。3个村的1000多亩苹果每亩比使用化肥的果树增产250公斤,每亩增收500多元。(记者宋学春 通讯员赵晓)
(责任编辑:王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