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哈尔滨市开始筹备冰雪节的同时,哈尔滨市的“民间冰雕师”们也纷纷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邀请函。哈尔滨冰雪艺术声名远播的同时,“民间冰雕师”也渐成气候,他们的身影和作品越来越多地遍布世界。 记者有幸采访了几位曾越洋参与外国冰景制作的哈尔滨籍“民间冰雕师”,同他们一起品味了越洋制作冰景的酸甜苦辣。
为1米树苗毁了一天工作
老外环保意识之强令人称道
张光福是哈尔滨市某机关的一名退休干部,虽然已经是65岁的老人,但精神矍铄的他在冬季来临时,大部分时间还是忙碌于冰雕雪景中,这其中就不乏有到国外参加一些冰景的制作。
张光福告诉记者,他从1994年开始陆续到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国家进行艺术交流活动,制作一些冰景。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在1995年,他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蒙湖园(又名蒙沪园,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和中国的上海市是友好城市,这座公园就是为了见证两座城市的友好而建)里制作冰景。当时他们选好了一处地方制作冰景,然后三位来自中国哈尔滨的冰雕师在水泥地面上铺上冰座,因为制作冰雕的工程时间紧,三位冰雕师忙了一个晚上,2米长、1米宽、0.4米高的冰座终于完成了。当冰雕师们准备开始主体雕刻时,蒙湖园的一名普通园丁找到了这些中国的冰雕师,用简单的汉语夹杂着英语告诉他们:“不行,旁边有一棵小树。”这时,几位冰雕师才注意到,在离冰景半米远的地方有一棵1米长,直径不超过0.08米的小树苗。中国的冰雕师们马上向这位加拿大园丁解释说,制作的冰景是塔状的,在制作过程中不会对小树苗造成伤害。而这位园丁据理力争,称在拆除冰景中,极有可能会伤害到这棵小树苗。按照这位园丁的意见,想建冰景至少要距离这棵小树苗1米半远才不至于在拆冰景时伤害到树苗。而在冰景选址的另一端是供游人观赏留下的半米多宽的甬道,如果遵照园丁的意思,剩余制作冰景的长度不足1米,这个位置也就没有了制作冰景的价值。最后为了保护那棵小树苗,此处的冰景制作被取消。而前期铺设冰底座花费的几千元都白费了,而这些钱买几十株小树苗都不成问题。
张光福告诉记者,加拿大人保护植物爱护环境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加拿大人的眼里,为保护植物投入多少都是值得的,而且这种观念根植在每个人心里。有一次在加拿大冰景制作结束后,当地人招待中国冰雕师一行十几人去野外滑雪场玩。因为是荒郊野外,中午没有吃饭的地方,主人就给他们准备了不少汉堡、炸鸡和饮料等食物,装了几个大箱子。大巴司机是当地人,司机将旅途中吃完东西的废箱子放在驾驶室里,因为东西多,加之那司机人高马大,坐在驾驶室里很不舒服。可即使这样,司机也不会将废物随便扔到外面。而且滑雪场在荒郊野外,根本没有人监督你的环保行为。最后整个旅行团回到城市后,司机专门找到垃圾箱,将废物扔到指定的地方。
冰景受好评
哈尔滨冰雕扬名天下
王铁军是搞了20多年冰雕艺术的冰雕师,最让他感动的一刻是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一次,该市市长在冰雪节开幕式上致辞说:“我以前并不知道中国有个哈尔滨,通过你们(哈尔滨冰雕师)给我们做冰雕,我知道了它,并对这座城市的冰雪文化有了了解,以后有机会去中国,我一定要去北国冰城哈尔滨看看。”那一刻,王铁军说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和荣誉感。
同样,在国外做冰雕,当地华人的爱国热情同样激励着我们的冰雕师们。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市,当地的冰雪节是每年的1月12日,而由于工期的缘故,有些时候在11日晚上我们的冰雕师们还在忙碌着。1996年,哈尔滨的冰雕师第一次来到渥太华进行冰雕制作,在冰雪节前一天即1月11日21时的整点新闻中,渥太华的电视台介绍了中国冰雕师制作冰景的情况,立即有众多的华人开车去冰景制作现场慰问我们的冰雕师和观看冰景。一位出生在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内只从电视里看过冰雕,而在异国他乡能看到中国人雕刻出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的冰景令他兴奋不已,一定要邀请哈尔滨的冰雕师去中餐馆喝上几杯。可由于冰雪节开园在即,为赶工期,几位冰雕师只得谢绝了那位留学生的好意。可对方不死心,坐在车里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冰雕师们完工,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请到了几位哈尔滨的冰雕师美美地喝上了一顿。
2001年,哈尔滨的冰雕师应美国田纳西州的邀请在纳士维尔市做冰雕。当地媒体报道这一消息后,一位从北京到美国的华人为了能看到中国人制作的冰雕,沿高速公路开了十七个小时的车从一千公里外赶到了冰景现场。2002年1月,在俄罗斯举办的国际冰雕比赛中,哈尔滨冰雕师带去的《冬趣》得了头奖。当地的华人更是欢天喜地,像对待奥运冠军一样为哈尔滨的艺术家庆功。
午夜一场小雨20余天辛苦险些白费
在国外参与雕刻,当地的气候条件,有时会给中国的艺术家们增加意想不到的难题。以加拿大为例,当地是海洋性气候,12月末下雨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不可想象的事,可在加拿大却是正常现象。冰雕师们告诉记者,冰雕作品最怕的就是下雨,因为冰景遇到水后就会从里面向外慢慢地融化,而里面的冰一旦化成水,冰景就会发污,没有了晶莹剔透、冰清玉洁的美感,这样即使雕刻得再精细,也只能是失败的作品。
一次,哈尔滨的冰雕师为加拿大的一个广场制作“龙凤呈祥”的冰景。在12月末,已完成了80%%的工作量,眼看就要胜利在望了,可突然一天晚上下起了雨,哈尔滨的冰雕师半夜三更紧急出动,买来大量塑料布,冒雨紧急抢险。第二天,当地的报纸用大篇幅报道了哈尔滨冰雕师们冒雨抢救冰雕的行为。在他们眼里这些中国人太可爱了,在报道中这样写道:“没有人说给他们增加报酬,他们自发地在半夜三更下雨时来到冰景广场,用塑料布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而不怕自己被淋湿……”提起这些往事,冰景制作者之一的张光福介绍说:“在加拿大,每块冰合人民币200块钱,那时冰景已初具规模,用了大概2000多块冰,这就是40多万元人民币呀,在国内我们已经形成了勤俭的作风,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前期的投入打水漂呀,所以那时大家一门心思,就想保护好冰景,根本顾不上别的。”
工作休息泾渭分明老外给国人上课
哈尔滨冰雕师在国外建筑冰景时,有时要加工规模较大的冰景项目,这时往往要雇用当地的力工,而老外们工作休息泾渭分明,工作时勤奋工作、休息时享受生活的习惯也给冰雕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一次,哈尔滨的冰雕师们在美国一座城市制作巨型冰雕,因为人手不够在当地雇用了四名力工。按照当地的劳动规定,每天上下午各有一次喝咖啡的时间,每次15分钟。而中国的冰雕师因为要赶工程进度,并不按当地的劳动规定执行。有一回,两名工人在运输冰块时,已将冰块运到中国冰雕师的脚下,中国冰雕师正站在1米多高的木架子上等候接冰,准备进行雕刻。就在这时中断工作,喝咖啡的铃声响了,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工人应该将冰块递给冰雕师再去喝咖啡,这样不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可美国人不会这么做,只要休息的铃声一响,他们立即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去休息。而这段时间,中国的冰雕师想赶进度,只好充当力工爬上爬下。中国的冰雕师们告诉记者,出国制作冰景好多次了,只要是请当地人参与施工,要赶工程进度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即使按当地劳动部门要求,工人加班给付高薪,也极少有人愿意加班,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不过,几位冰雕师也告诉记者,外国人休息的时间一定要休息,但在工作时也绝对是一丝不苟、毫不马虎的。有一次,在加拿大一个公园建冰景,当地的一名普通工人向翻译反映说,远处冰景制作地有中国人在工作的时间喝酒。中国领队听到后很愤怒,因为中国人工作认真负责是有口皆碑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结果一调查才知道,原来那处冰景已制作完毕,留了两名工作人员在看护冰景,以防冰景出现问题。因为当时是下午四点多钟,参观的游客很少,两名工作人员口渴了,正好有加拿大华人朋友送来慰问的易拉罐装啤酒,两个人就一边喝一边工作。这样的行为在国人看来就像工作时间喝水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但在国外这样做是不可以的,喝水有指定的时间,工作就要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