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救命钱” 当作“私房钱”
——贵阳两起医保基金诈骗案背后的“蚕食网”
贵州省贵阳市前不久查处了两起涉嫌诈骗医保基金案件。记者追踪采访这两起案件,发现其背后交织着一张由商业组织、个别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人员和部分参保人组成的“蚕食网”。
有关人士指出,此风不刹,蚕食之势蔓延,群众称为“救命钱”的医保基金将会被啃食殆尽。
参保病人共同造假
9月14日,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发现,一名病人所持处方和处方上所盖的医生印章均系伪造。进一步调查后,由8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涉嫌私刻印章、伪造处方的案件浮出水面。
今年1月至9月,9人中花费特殊门诊医疗费最少者为4.9万元,最多者达14.7万元。其中患慢支炎肺气肿的吴姓参保人员,光是开出的器官移植病人使用的抗排异药品价值就达1.87万元。
此案很快被送交公安机关,涉案人员承认了私刻医生印章、伪造处方的事实。
参保人员为何伪造处方?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保办公室主任贾文胜说:“其目的是得到药品,而这些药品又被卖给了药贩子,药贩子再倒手转卖,从而形成了一条药品的‘地下流转’渠道。”
各色人等合伙套取
2006年初,贵阳市医保中心通过电脑网络监测发现,有参保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在使用公务员门诊医疗补助费方面出现异常。
经初步查实,这涉及一起诈骗医保基金案:贵阳市金枝玉叶水疗馆鼓动一些参保人员先交部分押金,然后将医保卡暂时存放在水疗馆,水疗馆将医保卡交给该市云岩区宅吉办事处金仓社区卫生服务站医保办负责人樊某某,由其伪造医生处方记账,甚至不开处方编造医保药品、诊疗项目记账。诈取出医保基金后,卫生服务站提取30%至40%作为“手续费”,然后将骗取的基金或药品,变换成婴儿游泳卡、奶粉、尿不湿等婴儿用品给持卡人。若持卡人同意,还可刷卡划拨高于实际消费的金额,多划金额按比例用现金返一部分给持卡人。
涉嫌此案者包括贵州省、贵阳市医保参保人员20人,定点医疗机构3家。
相关政策亟待完善
贵州省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石孝军说:“两起涉嫌诈骗医保基金的案值都不大,却危害不小。”
有关人士分析,漏洞出在政策的不完善上。有人甚至将“蚕食”医保基金的原因归结为“政策性诱导消费”:“医保的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而在执行中却忽略了消费项目变相进入医保的问题,给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每到年末,贵阳市一些医保定点医院就会出现大批参保人员启动大额医保的怪现象。贵阳医学院附院门诊部的吴华医师分析说,由于贵州省对省直机关公务员出台了补助政策,规定卡上当年剩余的门诊资金用完后,可以透支不超过5000元的费用,30%由个人支付,70%由医保支付,“有人认为,这些钱不花掉,自己就吃亏了。”
据了解,这项政策的初衷主要是为使慢性病患者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但令医保部门始料不及的是,竟诱导了透支消费。
石孝军说:“不择手段侵蚀医保资金,就像蚕食桑叶,每一口都很小,加起来危害却很大。”
“新华视点”记者 周之江 王丽 (责任编辑:车东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