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内批评布什著作1月推出3本
重头著作层出不穷
虽然自伊战以来布什总统已经屡遭责难,但今年布什挨批尤胜于往年,直接导致中期选举共和党的惨败。数部剖析布什推行的错误政策的书籍,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读者对伊战的态度。
今年3月,《纽约时报》首席军事记者迈克尔·戈登推出新作《眼镜蛇2——进兵伊拉克的内幕》。戈登通过秘密渠道,掌握了美国政府准备、发动伊战的真实情况,揭示了总统布什执政以后急欲掌控军权的想法,暴露出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好战黩武的个性。6月,以揭露布什政府推行政治愚忠政策的《忠诚的代价》一书而闻名的《华尔街日报》记者朗·萨斯金德,发表了《百分之一主义:美国自9·11以来的反恐内幕》。萨斯金德发现美国情报机构屡犯错误的原因来自布什政府的高压政策。因为副总统切尼定下原则:有关恐怖分子的情报,即使有1%的可信度也要当成100%对待。萨斯金德彻底批判布什在伊战中表现出的偏执的宗教主义狂热。7月25日,《华盛顿邮报》军事记者托马斯·雷克斯,推出《大败局: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冒险》,详细调查美军指挥部门的种种失误,及其所导致的大量无谓伤亡。
到了9月,美国国内推出的批评布什的著作更加势不可挡,一个月推出3本。9月8日,《新闻周刊》调查记者迈克尔·伊西科夫发表《傲慢:谎言、丑闻和对伊拉克战争的兜售》。伊西科夫在书中重戳布什政府的致命伤:以假情报作为发动伊战的根据。9月19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兰克·里奇写的《有史以来最大的谎言:真理的衰亡之路——从9·11到卡特里娜》面世,作者把几年的事件拼成完整画卷:“9·11”爆发后,美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恐怖主义,布什政府却为攫取政治资本贸然把美国推进一场无望之战。9月30日,应读者强烈要求,曾报道“水门事件”的鲍勃·伍德沃德提前两天出版《否定之国:战争中的布什(第三部)》。
军事专家揭露前线真相
从分析伊战的角度讲,雷克斯的《大败局》分量最重。普利策奖得主雷克斯,23年来身临索马里、海地、波斯尼亚、马其顿、科威特、土耳其、阿富汗等国报道美军情况,是军事分析专家。自伊战爆发后,雷克斯五进五出伊拉克,长期坚守前线,对战情十分了解。《大败局》全面审查伊战,从战争部署之日一直写到今年伊拉克境内武装暴动白热化。《大败局》前半部与《交战状态》、《眼镜蛇2》等书主题类似,但军事专业性极强。雷克斯认为,2003年8月约旦驻伊拉克使馆被炸以后,伊拉克国内武装暴动骤起,真正的战争才开始。因此,《大败局》全书重心在后半部,雷克斯在书中谴责美军指挥层对武装暴动毫无防范,暴乱爆发后采取常规战略打压,不但遭惨败,而且助长了暴动者的气势。
雷克斯对战情太了解,跟军队太熟悉,他几乎看得清每个指挥官走错的每一步棋。批评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及其助手沃尔福威茨等,美国人已经听腻了。雷克斯对美军前线各级指挥官的揭露,才是《大败局》的真谛。雷克斯批评2003至2004年度驻伊美国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在职期间实施了一些灾难性的减兵措施;指责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制订了美军有史以来最坏的作战计划”。
雷克斯牢牢抓住当今美军面临的最大威胁:武装暴动。雷克斯认为美军犯了严重错误:首先,自从占领伊拉克开始,美军就没有认识到维护秩序的重要性;第二,当暴乱逐步升级以后,美军只顾严惩肇事者,不考虑如何赢得民心,大规模搜捕与镇压措施给美军制造出更多的仇敌,而当美军用血的代价把许多城市从叛乱者手中夺回以后,不注意保护胜利果实,致使城池得而复失。雷克斯指出,美军把当年在越南战争中用血换来的教训遗忘殆尽,在军事训练中不教授战士任何反暴乱措施,因为美军领导层愚蠢地企图永远抛掉对于越战失败的痛苦记忆。
传奇记者向总统发难
当伍德沃德把笔指向布什,“勇敢的”美国总统真该发怵了。伍德沃德,这位当代美国新闻界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30多年前揭发“水门事件”,总统尼克松因此辞职。伍德沃德坐镇华盛顿30余载,至今仍令白宫生畏。那些拒绝采访的高官,只要接到伍德沃德的电话,立刻有问必答。伍德沃德利用在舆论界的高威望,遍访白宫与五角大楼所有决策人物。
自从伊战爆发以来,伍德沃德写过两本书,第一本书还夸了夸布什,被共和党拿出来到处宣传。但是经过深入了解,伍德沃德发现白宫存在严重问题,在新书《否定之国》里,他为美国最高领导层绘制了一幅灾难性的画像。伍德沃德通过对包括前中情局局长特尼特、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本人在内的一系列重要人物的采访,了解到伊战以来美国领导层的决策过程内幕。《否定之国》中最震惊美国公众的部分,是书中昭示出来的美国领导人不负责任的决策方式。伍德沃德告诉读者,正是美国领导阶层的主观因素,才把美军拖入战争失败的深渊中。
在《否定之国》中刻画的诸位伊战决策人物中间,拉姆斯菲尔德的形象最鲜明醒目。这位年过70又被总统布什请出来执掌军权的老人,狂傲自大,咄咄逼人,自以为是。拉姆斯菲尔德抱定一个不切实际的信念,就是把美军改造成一支高效、精简的军队,在伊战过程中力图速战速决。当他简化国防部的措施受挫后,竟大叫:“现在的国防部好像一把生锈的剑,我们基本上是现在磨剑,等下一任总统才能用!”拉氏言行狂傲的事例不胜枚举,在召开重要会议时,他竟然亲自动手把自己不喜欢的高级官员的座位搬到最后一排。每遇重大决策问题他都自行其是,国务卿赖斯只能对布什苦笑。当卸任的美军驻伊拉克长官加德纳向他表示对战事的忧虑时,被他一句话顶回来:“我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拉姆斯菲尔德现在辞职了,但是美国领导层的风格不会改变。《华盛顿邮报》在评论雷克斯的《大败局》时指出:“虽然来自伊拉克的消息总是占据报纸最抢眼的标题位置,但是读者却无从知晓局势发展的方向和背景情况,雷克斯的作品让我们能够把一系列近乎绝望的事件镶入一个宏观的政治格局。”此话似乎适用于所有这类作品,它们令美国读者加深了对布什政府种种政治与军事决策的认识,也将助长美国公众对最高权力阶层的批评浪潮。
啸慷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