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易中天火了,刘心武火了,阎崇年火了,《百家讲坛》让那些和“明星”毫不沾边的学者,也顿时有了“巨星”的气派。
在易中天之后,《百家讲坛》的诸多主讲人纷纷走下讲坛,以出书、讲座的名义出现在大众面前。 昨天,又一位《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带着他的新书《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出现在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吸引了不少读者。
《百家讲坛》不是娱乐节目
毛佩琦在《百家讲坛》的10大名嘴中,被封为“最悬疑的名嘴”称号。他带领观众一起破解明朝的悬疑故事。很多观众直言,他们就是把易中天的“汉代风云人物”、毛佩琦的“明十七帝疑案”、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当评书来听。听《百家讲坛》,就像几年前,大家一窝蜂地爱上清宫戏一样。
虽然观众因为平民化地解读历史的方式而喜欢上这些学者,但奇怪的是,记者每一次采访这些学术明星,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张口闭口谈“学术”,生怕大家把庸俗化的帽子扣到他们头上。毛佩琦也一样强调“学术”性。他认为,表达方式可以多姿多彩,但无论怎样,都不能伤害学术本体。“在我看来,强调学术,并不是要与老百姓划一道鸿沟。其实,学术就是说真话,不掺假,不花里胡哨。《百家讲坛》毕竟不是娱乐节目,如果大家想看了哈哈一笑,那就去看‘超级女声’和‘星光大道’好了!”
在《百家讲坛》里,毛佩琦以他的学术研究,纠正了许多人们对明朝历史的长期误读。比如,对朱元璋的妖魔化印象、对朱棣评价过低,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等。
对于不久前,在央视播放的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毛佩琦也有不少意见:“过分夸张了他的残暴,把所有政治斗争都变成了男女情爱斗争,这是最大的问题。太低俗了!”
学术始终是少数人的事
“易中天是什么,我不好说,但我只是一个老师,一个走上荧屏的老师。”毛佩琦这样给自己定位,“现在有这样一个平台,能让学者们把自己的研究告诉大众,我们很乐意做这样的事情。”
《百家讲坛》收视率节节攀升,让很多嗅觉灵敏的文化界人士,看到了学术消费市场的美好前景。专家学者纷纷走出象牙塔,面对公众,大话历史。今年的出版界更像是“百家讲坛年”,主讲人纷纷出书,而神奇的是,几乎每本都能畅销。
“这说明,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很大。”毛佩琦特别强调,大众需要的是文化,而不是学术,“大众对学术是没有需求的,学术始终是少数人的事。学者要做的是把学术的成果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渠道告诉大众,满足他们对文化的需求。”
毛佩琦表示,学术明星现在受到市场的宠爱,应欣然接受;没有市场了,作为学者也甘心奉献。“每个人都生活在市场经济中,你能逃脱吗?”他说。(1911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