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新闻规律进行改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原人民日报总编辑、经济日报社长)范敬宜
应该说深圳商报这一年来改版所取得的成就,非常令人瞩目。其实就我看来,深圳商报这一年不仅仅是改版,而是改革。
看到深圳商报的同志们雄心勃勃的精神状态、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我感到非常振奋。想说的很多,但时间很有限,我只就深圳商报一年来的改版实践给我们的启示谈点感想。
我从1951年从事新闻工作开始,屈指算来已经55年了。这期间大概经历了六七次报纸改版,每一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原因。近二十年来,媒体改革一直渐进地探索,稳妥前行。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媒体都在进行改革,积极探索主流媒体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也成为全国媒体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尽管这种改革大都悄悄进行,并没有大造声势,但还是卓有成效。这就好像我们坐在一条船上,总是感觉这条船行得很慢,但回过头来一看,我们原来已经离岸很远了。报纸改革面临四大难题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这两家报纸努力按照新闻规律来进行新闻改革,而我们所处的时代也为新闻改革提供了最稳定、最宽容的客观环境,也有时间让我们能够思考改革。这的确非常难得,问题是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
我认为现在媒体的改版、改革,面临四个需要回答的问题:一是要不要改?二是敢不敢改?三是会不会改?四是怎么样改?
要不要改是思想解放的问题。到底是安于现状,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还是意识到不改不行、不改连生存都成问题了?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现实,锐意改革,深圳商报在这种迫切的需要面前选择了改革。
敢不敢改是胆识问题。是本来想改,但怕这个,怕那个,东怕狼,西怕虎,犹豫不前?还是认准一个方向,像深圳商报那样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不怕输、不怕丢官,努力尝试?
会不会改现在看来也是个问题。方向明确了,是消极等待别人拿出经验来,还是自己去闯?现在我们很多情况是,成天研究这个说法那个提法,而不研究办法。深圳商报提供成功经验那么怎么样改?从深圳商报的经验看,他们在实践当中,比较好地解决了要不要改、敢不敢改、会不会改以及怎么改的问题:一是有理论准备。理论是先导,到底改革对不对,现在改革是否符合我们的大方向,往往只停留在一种争论上。昨天我看了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同志主编的《第三条路》这本书,突出地感到深圳商报改版是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提出走第三条路,方向很明确,所以越改越自觉,越改越有信心。
二是有明确的定位。深圳商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提出在党委机关报系和财经生活类报系之外探索中国主流报纸的第三条路:以经济、文化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大报。这几句话很严密,是经过认真推敲出来的。他们从阻力最小的地方突破。改革就是从阻力最小的地方突破而不是攻坚,现在很多改革都成了攻坚,硬要碰得头破血流。
三是有实践的支撑。这个我就不细说,在《第三条路》这本书里,都是深圳商报的实践。寄望深圳商报闯出新路所以,从深圳商报的实践中,我感觉到媒体的改革势在必行,道路也是非常宽阔的。关键是审时度势,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多想办法。深圳商报提出要办以经济、文化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大报,是一个非常有远见、有创意的口号。但从目前的报纸版面来看,特色还不够鲜明。我感觉,除了有一个完整的文化板块外,没有能够充分体现经济和文化相融合的特点。经济文化大报要求两者相互融合,而不是并列。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应该渗透于所有的经济行为。办经济文化大报,决不是增加一些文化报道的份量和篇幅,增加一些文化色彩,增加一些可读性,而是要抓经济中的文化,抓文化中的经济。要多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要多从经济现象中寻找文化的因素,从经济的角度来阐述文化的现象,这样才有自己的特色,才能高于其他报纸。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培养一批能够将经济文化相融合、勤奋学习,深入实际的记者。我希望深圳商报在这方面闯出一条路子来,创造出更多的经验,为全国的同行树立榜样,在改革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深圳商报记者鲁军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