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1月19日电(记者郎秋红)眼前的她,身材瘦弱,面庞秀丽,让人不免疑惑:她就是那个救治了无数患儿,被称为“山城儿童守护神”的儿科主任吗?她就是那位十几年如一日背着患有脑瘫的儿子看风景的母亲吗?她就是那位忍受着化疗的巨大痛苦笑对每一天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吗?
在吉林省通化市采访的日子里,许多记者都为她掬一捧热泪。 这热泪不是为她所遭遇的坎坷与不幸,而是敬重这个柔弱的女性在接踵而至的灾难面前,有着山一样的勇气和水一样的执著: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生命、儿子和患者,一个都不放弃。
她,就是通化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共产党员乔淑萍。
“儿子,妈妈不能为了你,放弃那么多小孩儿的生命”
1984年,24岁的乔淑萍从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回到通化市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一干就是22年。儿科病季节性强,一到忙季危重患儿多,经常是科里工作最忙时,也是乔淑萍患脑瘫的儿子生病的时候。有一年冬夜,乔淑萍年幼的儿子正在发高烧,医院来电话,一个脑膜炎患儿病情危重。儿子小脸烧得通红,眼巴巴地看着妈妈。乔淑萍的心颤抖了,儿子和患者,先顾哪头?母亲和医生,哪个摆在前面?片刻的犹豫后,她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母亲,狠狠心出了家门……
她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她舍下儿子,守在患儿身旁;记不清多少回儿子趴在低矮的窗口,盼着妈妈早点回来。儿子飞飞小时候就怕家里的电话铃响。妈妈每次接完电话,他都紧张地望着妈妈问:“你去吗?”乔淑萍总是拍拍儿子的小脸,轻声地说“去”。
儿子曾经埋怨妈妈:“妈妈,我也是病人,为什么你不管我,总是管别的小孩儿?你是别的小孩儿的妈妈。”乔淑萍总是满怀歉意地说:“其他孩子的病比你重,妈妈不去救他们,他们就会失去生命。妈妈不能为了你,放弃那么多小孩儿的生命。”儿子长大后渐渐理解了妈妈。“妈妈把爱给了我,也给了别的小孩子,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抢救回来生命就是对医生的最高奖赏”
乔淑萍从小体弱多病。她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母亲就叮嘱她:“小时候带你去看病,妈妈恨不能给大夫跪下。你现在当大夫了,对病人可要好一点。”
乔淑萍把妈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在她眼中,患者没有高低贵贱,只有病情轻重。对那些农村来的患者,钱不够时,她和科里的姐妹们常常个人为他们做担保,并从自己家里拿来吃的穿的,送给患儿。
出生11天的患儿陈岩松送到医院时已濒临死亡,他是妈妈怀孕7胎才活下来的第一个孩子。由于早产,小岩松生下来不足两公斤,身体虚弱,被送进儿科抢救。因为前6个孩子都因早产死亡,这次患儿家长也准备无奈地放弃。乔淑萍一边指挥救治,一边劝阻家长留下来。一直忙到半夜,患儿的病情才稳定下来。疲惫的乔淑萍回到家里刚刚合上眼,就被电话铃声惊醒。她迅速爬起来赶到医院。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抢救,患儿转危为安。小岩松的父亲拿出50元钱,流着眼泪恳求乔淑萍收下。望着患儿父亲破旧的衣衫和脚上满是泥土的胶皮靴子,望着他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的脸上流淌的泪水,乔淑萍的心在颤抖。她说:“我相信他是诚心诚意的,我也明白我的拒绝会令他感到失望和不安,但是如果我收下这50元钱,不仅有悖于医德,更有悖于我的良知。”在患儿父亲乞求的目光中,乔淑萍接过了这50元钱,马上送到了财会处,为患儿交了住院费。
乔淑萍医术精湛,1993年就成为全院最年轻的科主任,但是她从来不利用患者的信任为自己敛财。能通过症状判断病情的就不用仪器检查,能在门诊治疗的就不收住院。应用雾化技术治疗哮喘,患者购一支药需要90元,而每次雾化只需3元钱,有的孩子没等药物用完就出院了。乔淑萍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采取几个患儿集中用一支药的办法,为每个患儿平均节省四五十元,这个项目开展3年来,已经为患者节省药费4万多元。在乔淑萍影响下,儿科护士在输液时,兑完药之后一定再用生理盐水把药瓶涮一次,保证一点药也不浪费。
“如果我以前没来上班,这个时候我不会来;但是我来了,这个时候我决不会走”
2003年4月,吉林省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例。此时的乔淑萍刚刚结束癌症治疗还不到2个月。对于一个经历了扫荡式大手术和七个月化疗、放疗的癌症患者来说,别说非典,就是普通的感冒都有可能要了她的命。
通化市人民医院是非典定点医院,乔淑萍是非典专家组成员,不明原因的小儿发热都需要她会诊。大家都劝她在家休息回避一段时间。乔淑萍坦率地说:“如果我以前没来上班,这个时候我不会来;但是我来了,这个时候我绝不会走。”当时儿科门诊、病房一套人值班,为了不让发热病人接触到其他人,在只有4名医生倒班的情况下,硬是分开两组人值班。人少排不开,乔淑萍就自己出门诊,直接接触发热病人。她平静地说:“我是共产党员、科主任,应该把安全让给别人,危险留给自己。”
在乔淑萍的胸前,佩戴着一块小小的胸卡,在“儿科主任”的职务前面,“共产党员”几个字熠熠生辉。通化市人民医院院长杨立军说,这块有“共产党员”标志的胸卡,乔淑萍戴了整整18年。 (责任编辑:杨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