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历史不会忘记,1950年到1952年,八千湘女响应祖国“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应征入疆,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奉献了她们的青春和才智;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脚下、茫茫戈壁,八千湘女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为更好地缅怀这段不能忘怀的历史,本报和新疆媒体联手,面向这些湘籍女兵征集回忆文章,拟出版120万字的《八千湘女上天山回忆录》。如果您是当年的进疆湘女,或您有这方面的线索,请致电2205000与本报联系。
“八千湘女”要出回忆录
本报面向湘籍女兵征集稿件或线索
本报讯(记者 李勇 通讯员 王建隆
)她们被誉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代母亲”,她们曾为新疆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青春与热血,她们中的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一幅画……历史没有忘记她们。近日,以八千湘女上天山为背景的征文活动拉开帷幕,计划出版共五卷120万字的《八千湘女上天山回忆录》。新疆都市消费晨报和本报等单位联合开展这次征文活动,征集进疆湘女的回忆文章,收集当年的进疆史料,将湘女们的英雄壮举又一次展现给全国读者。如果您是当年的进疆湘女,或您身边的人是当年的湘籍女兵,可致电晚报热线2205000提供线索。
历史回溯到上世纪中叶。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后,20万解放军官兵铸剑为犁,垦荒屯田扎根边疆,以改变历代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但如果官兵们的婚姻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1950年春,时任新疆分局第一书记的王震,给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黄克诚来信,提出“在湖南招收大量女兵”支援新疆建设的请求,得到湖南的大力支持,八千湘女首先响应“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应征入疆,远离家乡来到天山脚下参加开发边疆的建设。1950年、1951年两年共有3800多名湘女进疆,1952年又有4000多名湘女入疆。她们开始在茫茫的大漠戈壁演绎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孕育了爱与义、宽容和坚韧,其中很多人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代女教师、女护士、女拖拉机手、女农业技术员…… 50多年来,她们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其中诞生了许多为边疆而献身的英雄人物。
今天,人们没有忘记她们。1998年,本报记者江异采写并刊发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通讯,在湖南首次把当年进疆女兵的生活和情感展示在读者面前。2005年底到2006年初,“天山湘女回故乡”活动在湖南和新疆两地引起了巨大反响。近日,由新疆都市消费晨报和本报等单位联合开展以八千湘女上天山为背景的征文活动拉开帷幕。10月底,《八千湘女上天山回忆录》撰写筹备小组在乌鲁木齐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湘女代表戴庆媛、兵团党史研究处处长李开全、新疆军区专职作家卢一萍等12人,通过自筹经费出版五卷120万字的《八千湘女上天山回忆录》。上世纪50年代初,湖南大量女兵参加支援新疆的建设,八千湘女西上边关。她们在新疆落地生根、安家屯边,其中也有人退休后思念故土,回到湖南定居。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更全面、更系统的有关进疆湘女的史料,筹备小组希望湖南、新疆两地的湘籍女兵积极提供稿件或线索。
征集对象为1952年底之前从湖南应征参军的进疆湘女,征文形式采用自书或集体座谈回忆,也可由本报记者上门采访整理,同时征集个人军装照、集体照、生活工作照等,收稿日期至2007年5月20日止,稿件可寄本报政法机动部收,邮编:410016。据悉,《八千湘女上天山回忆录》2007年8月出版第一卷,在2010年湖南女兵进疆60周年时出齐。 (责任编辑:李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