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曲服饰,从远古走来,经岁月别裁精绘,展现着中华民族的风韵和气派。11月16日至18日,《大羽华裳》在北京保利剧院向全国、向世界揭开了中国戏曲服饰意象艺术的神秘面纱。
继《云南映象》一路凯歌,在国内外成功上演1000多场之后,其姊妹篇——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集《云岭天籁》,11月14、15日亮相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一批经过抢救才得以保留下来的民间文化遗产,在璀璨的舞台上汇聚成一场视听盛宴。
而此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民族乐团在北京中国剧院上演了一台大气磅礴的民族交响音画《长征》。在巨幅LED彩屏构成的天幕下,86位军旅演奏家飞弓轮指,动感画面与节目内容巧妙配合,达到了听觉与视觉的有机统一。
……
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为找到保护民族文化和符合大众口味的市场结合点,近来,越来越多的文艺团体开始扭转视角,刷新思路,亮出各自的秘密武器,勇敢地投入到这一艰苦探索之中。
“不要再抱怨老百姓没有文化消费习惯,关键是我们要拿出让老百姓满意的作品。”《云岭天籁》的艺术总监尹欣认为,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只有变成一种公认度很高的文化产品,它的社会价值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
《云南映象》被评为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印象刘三姐》带动了阳朔一方经济,此外,类似项目开发运作成功的还有《风中少林》、《流动紫禁城》以及《女子十二乐坊》等。当这些文艺作品以文化品牌的强势敲开市场的大门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不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武器一:挖掘传统文化瑰宝
代表作:《大羽华裳》
时而是宏大的场面,时而是单色的造型,时而讲述一段历史故事,时而演绎一种情绪……排排花旦飘然而去、队队武生威风而来,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作为中国首部原创性戏曲服饰意象艺术大型展演,《大羽华裳》取名于唐代的《霓裳羽衣曲》,以戏曲服饰为中心,融诗、乐、歌、舞、技、画于一体,荟萃京剧、昆剧、地方戏等全国著名戏种,加上变脸、水袖、跷功、帽翅功、翎子功、判官吐火等绝活儿表演,在展示中国戏曲服饰美轮美奂的同时,也显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羽华裳》项目从1999年开始启动,经过7年的打磨,终于在今年6月山东省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首次亮相并引起轰动。创作者认为,面对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传统戏曲走向市场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大羽华裳》已经与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演出商达成合作协议,一场轰轰烈烈的全球巡演即将启程。
武器二:主打原生态品牌
代表作:《云岭天籁》
一曲悠扬的《栽秧调》开场后,紧跟着摄人心魄的《大秧鼓》,《云岭天籁》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迅速地将观众拉到了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原生态音乐殿堂。多达八声部的精妙高难度和音,动作统一整齐的集体舞蹈,山歌、情歌、神歌、酒歌组成的原生态歌集,几乎涵盖了云南所有的原生态音乐类型。
随着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响,《云岭天籁》决定将原生态这个文化品牌继续打下去。作为《云南映象》的姊妹篇,投资近千万的《云岭天籁》通过展现云南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态音乐,为观众打造的是听觉上的“云南印象”。
音乐统筹刘晓耕说:“《云岭天籁》将延续《云南映象》的演出运作模式,之所以采取适中的价位率先到北京演出,就是想坚持‘走出去’的理念,我们下一步就是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把我们云南最为优秀的原生态歌集推向世界。”
武器三:玩转现代舞台艺术理念
代表作:《长征》
“在恪守自己艺术理念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舞台上可利用的一切手段,包括灯光、音响、多媒体、推拉车台等现代科技设备,围绕主题增强视听效果和现代感,是这台晚会一个突出的亮点。”这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对民族交响音画《长征》的评价。
前卫文工团民族乐团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以成功的乐器改革和乐曲创作闻名中外,从这台音乐会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前卫独有的“前卫”风采。这台音乐会撷取最能体现长征精神的几个断面,分8个乐章,以合奏、协奏、独奏、吹打、交响合唱等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彰显了当代军人对长征精神的赞颂和思考。
总导演刘子林表示,音乐会的创意是以现代舞台艺术理念为基点,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和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作用和永恒魅力,因此舞台呈现同样注重了当代观众审美情趣的需要,除了整个天幕采用LED彩屏外,灯光也如“音乐喷泉”那样,随着情绪、场景的变化而变幻,运用合唱、画外音、灯光、幕间音乐串联等手法,丰富和延伸了音乐的意境,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民族器乐的独特魅力。
交响音画《长征》自今年8月首演以来,先后在军地演出近70场,接下来,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展演即将拉开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