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个人集资建房”牵头人、该市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昨天在当地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个人合作建房研究会”上宣布: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的委托开发商昨天拿到政府挂牌出让地块,5个月后可望动工,将成为全国首例个人集资建房项目(据11月16日《东方早报》)。 如果温州的个人集资建房一举成功,的确是个人集资建房的“破冰”之举,肯定有很多人为此欢呼:这将是房地产业的一场“革命”,将彻底打破房地产商垄断房地产市场的局面,对降低房价肯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笔者还是要提个醒,个人集资建房不是降低房价的灵丹妙药,且慢为个人集资建房叫好。 房地产市场本无所谓好坏,关键是房地产市场要健康、良性发展,如果说因为目前的房价虚高而指责房地产市场,并另立“炉灶”,搞个人集资建房,这是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行为。这就像如果粮价上涨了,市民们总不能都去买块地种粮食吧?衣服价格上涨了,市民们也总不能都去纺纱织布吧?道理都是一样的,现在的房价高涨,也不是个人集资建房的理由。 人们之所以对个人集资建房兴趣很浓,并对此抱有极大的希望,也是一种不得已,是目前的高房价逼出来的。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房价,但是收效甚微,房价一直是只涨不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有人想出个人集资建房这一招数,以抗衡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 个人集资建房也许能让一些人住上自己的房子,但是隐患不可小视。对个人集资建房来说,土地“瓶颈”自不用说,还有个人集资建房的组织形式、资金力量本身就存在弱点,建房后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在建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诸如建材供应短缺、土地贬值、建材涨价、城市总体规划更改、建筑质量或安全产生意外等等,没有走向市场的个人集资建房,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将其置于死地。 因此,个人集资建房不可能有多大的发展前途,至多是热闹一阵之后自行消散。如果用过多的精力去关注个人集资建房问题,还不如花力气规范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只有房地产市场得到规范,才能让房价回归到正常水平。 当然,个人集资建房的出现也不是什么坏事,它至少带给人们反思:面对高房价,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