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暗备蒋介石“下野”模式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于强
“机要费”贪腐案被陈水扁视为他从政以来的最大危机,他已有各种备案应对,甚至包括循蒋介石模式“下野”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11月11日,台湾“总统府”前秘书长陈师孟投书《自由时报》,公开建议陈水扁沿用当年蒋介石模式,宣布在明年初以“因故无法视事”引退,以平民身份面对司法调查。
前幕僚建议陈水扁“下野”
陈师孟建议依所谓“中华民国宪法”规定,陈水扁离职期间由吕秀莲“代行职权”,并由陈水扁重新任命若干名“资政”,组成“非常时期国政顾问团”,在吕秀莲召集下建立实质集体领导的运作机制。
陈师孟说,检察官应在陈水扁“下野”后正式起诉他,并在一年期间内判决,若判决有罪则“依法量刑”,若判决无罪,陈水扁即日“复行视事”至2008年任期届满。
在谈到做此建议的原因时,陈师孟解释说,这不是要对陈水扁落井下石,而是基于对“本土政权”绵延的愿景,省得拖累了未来连续三场攸关台湾前途的选战。
何为蒋介石模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陈师孟口中的“蒋介石模式”呢?
据了解,蒋介石当年的“下野”,源自所谓“中华民国宪法”第49条,即“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其中所谓的“因故不能视事”,指的是“总统”基于任何理由不能行使其职权,如因重病而心神丧失,或因政治理由主动、暂时交卸职务。
1949年初,国民党在大陆节节败退,蒋介石不得已在1月21日于南京宣布“引退”,并将职务交给李宗仁“代行”;一年后的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湾宣布“复行视事”。从历史上看,蒋介石当时“引退”的目的很清楚,既避开内外锋头,更让李宗仁上火线和毛泽东谈判,自己在幕后操控。
李宗仁在回忆录里用一句话形容当时他与蒋介石的互动,“军国大权仍操在他手,我在京形同俘虏,只有听任他的摆布”。由此可见,所谓“蒋介石模式”的关键,就在于“代行职务”与“复行视事”上。
蒋介石模式大利陈水扁
陈师孟此次公开建议陈水扁“下野”所沿用的蒋介石模式,更是大利陈水扁。
首先是在时机上,蒋介石当年引退时,国民党内外交迫,连刚上台的美国总统杜鲁门都表示对蒋失去信心。所以“引退”对于蒋介石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以退为进”的权谋。而目前的陈水扁也是内外交迫,与其赖下去,不如“以退为进”,在深绿支持者面前彰显所谓的“高道德标准”。
其次,当年蒋介石坚持不用“辞职”而用“引退”,以及李宗仁的“代行”总统职权,都在为蒋介石后来的复出埋下伏笔。在陈师孟的文章中,由吕秀莲“代行职务”的话,同样为陈水扁的伺机复出做好准备。
第三,蒋介石从引退到复出前后约一年,这是大局发展所致,陈师孟却硬性规定审判必须于一年内终结,看起来尊重司法,实际上却变相给台湾司法部门划下“一年内宣判”的底线,完全无视“一审最迟可于一年四个月内宣判”的相关规定。
第四,蒋介石虽宣布“下野”,实则仍控制党政军大权,他在浙江奉化溪口设立7座电台,亲自指挥,大到军队调动,小到行政琐事,无不一一过问。而陈师孟建议陈水扁组成“非常时期国政顾问团”,即日起“积极参与国政研议”,在吕秀莲召集下“建立实质集体领导之运作机制”,无异于要陈水扁“垂帘听政”。
陈师孟的居心
既然蒋介石模式大利陈水扁,那么提出该建议的陈师孟,究竟是何居心呢?这还得从陈师孟与陈水扁的关系说起。
现在台大任教的陈师孟,祖籍浙江省慈溪,其祖父陈布雷是蒋介石文胆,一辈子效忠蒋家,蒋介石所有著作都出自其手。陈师孟1966年加入国民党,1991年退出国民党并加入民进党,随后在陈水扁台北市长任内担任台北市的副市长。
2000年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陈师孟随即调任台湾“中央银行副总裁”,2002年更被陈水扁提拔成台湾“总统府秘书长”。由是观之,陈水扁与陈师孟向来交好。“士为知己者死”的陈师孟更是积极推动“台独”运动,还曾担任民进党“凯达格兰学校”的校长。
就在陈师孟公开建议陈水扁“下野”后的第二天,民进党党内传出了“陈师孟是在替陈水扁放风向球,测试民意”的说法。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自由时报》是在11月12日刊出陈师孟文章的,但11月10日就有民进党高层对外谈起此事,并透露陈师孟发表文章之前,与陈水扁有联系。
《中国时报》还援引消息人士指出,“机要费”贪腐案被陈水扁视为他从政以来的最大危机。因此,陈水扁在应对“机要费”贪腐案上,已有各种备案,他也希望了解外界对各种方案的接受程度。 (责任编辑:车东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