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秭归县两河口镇白庙岭村有一位不平凡的农民,他不是党员,却处处为民甘于奉献;他只有初中文化,却敢为人先谋发展;他多次被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却只将荣誉当作前进的动力;他经常受到市、县领导的好评,却依然脚踏实地为民谋利。 他是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他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先行者。他,就是秭归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白庙岭村现任村主任陈沛近。在他担任村主任的短短几年时间里,白庙岭村由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今日的富裕村。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白庙岭村成了秭归西南交通贸易集中地,成了两河口镇主导产业支柱村,成了两河口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成了两河口镇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以烤烟产业为龙头,抓好配套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围绕党委、政府提出的“1113”战略目标,2003年到2005年三年时间里,他率领全村人民大力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本地优势,全力发展高山烤烟生产,大打烟叶品牌。全村烤烟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700亩发展到2004年1200亩再到2005年的1450亩逐年攀升,产值从140万元到169万元逐年增加,全村人平收入达1900元,仅烤烟一项就增加了260多元。
以阵地建设为抓手,坚持建管统筹,亮化村容村貌
白庙岭村是四村合一的大村,区域广、人口多,居住条件分散,全村80多名党员学习无阵地,干部办公无房子,群众找干部无方向。为给村两委办公提供一个阵地,给群众提供一个活动场所,2004年,他多方筹集资金5万多元购买整修了位于村中心地带的原新建办事处,将闲置已久的破房维修成了一栋全新的300多平方米的集开会、办公、学习、档案仓库、公益事业、党员活动室、医疗卫生防预室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楼,改善了过去脏、乱、差的形象,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方便了干部为群众办事和群众找干部办事。如今,以村委会为中心的居民点正在逐步兴建,在他的带领下,白庙岭村将领跑两河口镇新农村建设。
以信息产业发展为助推器,紧跟时代步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他以广播电视“村村通”为动力,自学电视线路架设、安装、维修等多门技术,自筹资金4万元,在村内开通了有线电视12套节目,安装了有线电视用户120多户,为县、乡、村三级电视连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他多方与移动、联通公司联系协调,使两公司在村内建立了基站,让35%的农户用上了手机;与电力公司协调,筹集部分资金,架设了20公里电缆线,安装了有线电话40多部。含“村村通电话”在内,全村共200多农户用上了电话,占全村农户总数的38%。截止目前,全村通电话率达75%以上。在已有的成绩基础上,他还下定决心让互联网在2007年春走进“山沟沟”。
以履行职责为己任,积极建言献策,为群众谋福利
在2005年的人代会上,他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这里没水喝〉〉的报告受到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及县水务局的高度重视,在政府支持下,部门扶持资金5万元,他筹集到资金10多万元,发动受益户投工1300多个,架设63#引水管道1400多米,供水管道1900米,建成了规模水池1个,解决了一所小学共950人、全村3126户农民的历史性饮水难问题,并成立了饮水协会,制定了一系列的供、管、饮用水方案,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出发点,狠抓公路建设,方便烟叶销售
2002-2006年仅四年间,为解决该村及其他产烟村的公路差、卖烟难、运煤难的老大难问题,他争取到资金2.5万元,并亲自动手指导施工,为产烟区新修公路4条4.5公里,年均维修5条13公里的村级公路两次以上,方便了烟叶的运输和煤炭的外销。
“一心为民甘奉献,带领群众奔小康”。一心为民是他的使命,带领群众奔小康是他追求的目标。他将以一个农民干部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和一名县人大代表的崇高思想境界,在白庙岭村乃至两河口镇经济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发展的道路上谱写出一曲新世纪人大代表的辉煌篇章。(周鹏)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