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美国《商业周刊》网站11月14日刊登文章说,印度IT业将扩大与中国公司的合作。文章摘要如下。
作为印度最具影响力的信息技术(IT)服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拉马多拉伊习惯于管理一个飞速发展的公司。 他是塔塔咨询公司的掌舵人,管理着一个有7.5万名员工的队伍,并且目前每年还在吸收约2.5万名新雇员。然而,在中国,拉马多拉伊学会了耐心。
在印度的公司中,塔塔咨询公司是开辟中国市场的先锋。该公司三年半前开辟了中国业务,但发展速度缓慢。今天,它设在杭州的子公司只有员工500人,对塔塔这样庞大的公司而言,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不重要的小分部。
拉马多拉伊承诺塔塔中国公司将开始加速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北京和天津市政府的合资伙伴。这两个城市都设有信息技术园区,希望塔塔公司能率先在那里建立软件开发中心。塔塔公司还争取到美国微软公司加盟其新建的合资企业。
这家公司已获得中国政府的认可,很快就将投入运营。拉马多拉伊说,他计划将杭州分公司并入这家公司,使塔塔公司在中国的员工数量在这个10年结束前增加9倍,达到5000人。他承诺:“我们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公司之一。”他还声称这一扩张“展现了我们致力于中国市场的长远决心”。
此刻印度其他许多公司也迫切想要表明它们对中国的长远计划与决心。像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维普罗公司和萨特亚姆电脑服务公司这样的印度公司在中国都有业务。
同塔塔公司一样,大部分印度公司目前在中国的业务规模都相当小。但是它们大多同样计划迅速拓展业务,以便既能服务于在华的跨国公司,也能为中国本地公司提供服务。
在过去几年里,这些公司在中国已有了第一个立足点,现在它们正考虑向中国内陆拓展,以降低成本和利用更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印度人还希望以中国作为从日韩争取业务的基地。
下周,中印两国外交官可能会讨论中国公司最近在印度遇到的困境。
拉马多拉伊并不否认中国公司(如华为和中兴公司)在印度拓展业务时遇到了麻烦,但他说印度的软件服务公司进入中国也并不容易。他说:“印度公司很难认识到什么是进入中国的机遇。”
这或许能解释印度从事外包业务的公司在中国起步慢的原因。以信息系统技术公司为例,它在中国设有子公司,在上海和杭州建立了软件开发中心,员工超过了250人。但该公司的南丹·尼尔卡尼说,中国子公司将继续处于“投入状态”。未来5年该公司将投入6500万美元用以拓展中国业务。5年后,其在中国的工程师可望达到6000人。
其他公司可能计划雇用大量中国工程师,但是维普罗公司没有这样的计划,维普罗对其中国战略一直非常谨慎。在未来两年中,该公司只想再增加500名中国雇员。原因之一是,在中国很难找到英语好的雇员。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只雇讲双语的人。”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