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是我市“十一五”期间“三大目标”之一。如何学习好、借鉴好山东的发展经验,加速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是此次学教活动的重要内容。连日来,市发改委等部门认真对照山东的经验找差距、理思路,许多专家、学者也就这一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共同谋划中心城市建设大计。 进一步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的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全方位提升沈阳的中心城市功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牵头建设好沈阳经济区
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沈阳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的启动,更使沈阳如虎添翼。要成为中心城市,首先就要建设好经济区。自去年经济区启动以来,沈阳等七城市积极推进11个方面的19项合作协议,使经济区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沈康高速公路、环经济区本(溪)辽(阳)辽(中)线等一批重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相继开工;《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已全面启动;铁岭市的沈铁工业大道两侧70%%以上的企业都是沈阳市的外迁企业;营口港在辽宁中部城市群各市分别设立了办事处,在沈阳成立了营口港沈阳陆港公司;七城市还共同搭建了统一的招商投资信息平台———东北投资网站……
但是,沈阳不能躺在已取得的成绩上睡大觉。市发改委认为,对照山东各城市的成功经验,纵观全国各地城市群的发展态势,沈阳及沈阳经济区的差距还有很多:山东各市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想敢干,而沈阳市在经济区建设上,还有些放不开手脚,没有把核心、表率的作用完全发挥作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的轨道交通规划已得到国家批准,沈阳经济区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也必须加快实施;024号段的资源共享,也是七城市共同努力的方向,目前国内已有西安和咸阳市实现了并网,沈阳市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推进;沈阳保税物流园区的启动、营口港在沈阳设置陆港等,已迈出了经济区物流基地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但在做大做强专业性集散、配送中心,发挥桃仙空港作用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七城市互相接壤的地区共建工业园区,目前在稳步推进,但与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的无缝对接,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的中原城市群、武汉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还有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速度都非常快,而且联系非常紧密。沈阳经济区的发展步伐慢了,就会失去先机。
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的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倡城市群的建设。沈阳目前要做的,就是打破条条框框,勇于创新,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尽快把经济区建设推上新台阶,并通过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一体化来实现中心城市的建设。
全方位提升中心城市功能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核心。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我市对照山东经济找差距、理思路,进一步明晰了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中心城市建设,要看经济规模、开放程度、创新能力、人居环境。市发改委着手研究部署,提出从多方面入手,实施国际化、都市圈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通过扩大开放来提高城市的经济国际化程度;通过提升经济实力来增强经济的吸引和辐射作用;通过增强创新力来提高区域竞争力;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来提升经济的辐射力;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承载力;通过总部经济的发展来参与国际分工。
市政府参事王广林说,中心城市的发展最根本的取决于城市所依托的产业及企业,取决于这个城市的产业及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政府要为产业及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电信等。中心城市还必须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方面能够引进资金,一方面又能让企业走出去投资,让资本形成良性循环。王广林建议,要加强各种市场的建设,包括资本、生产要素市场等。要促进流通型企业的发展,发挥流通型企业带动产业链拉长的作用。中心城市的经济应该体现一种融合性发展的特点,既要强调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中心,也要扩大第三产业的影响力、辐射力。企业的产品研发、销售、售后服务等实际上都是第三产业的环节,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发展制造业。
山东各市发展的经验还告诉我们,在中心城市的建设中,不仅仅要注重城市的经济总量,同时也要注重构建对周边城市有强大辐射作用的大文化圈。沈阳大学常务副校长高峰说,山东的几个城市都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获得了诸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而且各有各的绝活。与他们相比,沈阳在大文化方面的辐射作用还不够。纵观国内外城市的发展,有名园、名校、名人、名牌的城市,不见得都是中心城市,但中心城市必有名园、名校、名人、名牌。今年,沈阳世园会的举办,把省内周边城市巨大的旅游资源吸引到了沈阳,这也也充分说明了大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报记者倪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