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11月20日电(记者仇逸)56岁的何国庆两年前从内蒙古搬到上海闵行区莘庄正峰苑小区,老人发现:邻里之间见面很少招呼,一楼大门口有扇会自动关闭的总防盗门,前头开门的人不会搭理身后只差几步路的邻居,听任门“砰”的一声关上,跟在后面的邻居只得重新开门。 “现在不同了,大家都会等一等,等后面的人进来门再关上。”
如今,何老伯感到仿佛处在一个大家庭中格外舒心,邻里间的微笑多了,相互招呼多了,大家有困难互相帮助,不再往楼道里乱堆杂物……他的老伴乔桂芝还当上了小区学礼仪培训活动的志愿者讲师,老两口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一声“谢谢”温暖人心,一声“对不起”化解矛盾,投身到“百万家庭学礼仪”系列活动中的上海市民,正和何老伯一样感受着许多看似不大却无比真切的变化。
由上海市妇联、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是上海市今年的实事项目。全上海将通过3到5年的学习活动,号召每个家庭从自身做起,学礼仪讲文明。活动自今年年初启动以来,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截至10月底,参加礼仪知识学习培训并通过网上考核的市民达到51万余人。
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职场礼仪、校园礼仪、公务礼仪……以“百万家庭学礼仪”为抓手,“百万职工学礼仪”、“百万青少年学礼仪”、“百万外来建设者学礼仪”等活动相继展开。
在上海市开展的学礼仪活动中,活跃着一支共700多人的“礼仪志愿者讲师”和“礼仪活动志愿者”队伍,他们成为城市文明礼仪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饭店里过去常听到的“大嗓门”不响了、“睡衣族”上街的少了、车上随手丢果壳的现象基本消失了、会场里没喝完的矿泉水瓶带走了,止步一米线外,在乘坐自动扶梯时主动靠右边站、将左边让出来留给他人……文雅、高雅、优雅,城市变得更为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