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日前作家洪峰上街乞讨引出作家制度的话题,近日,上海作家陈村在BBS上贴出文章,替身患重疾的著名作家史铁生呼吁,希望支持纯文学创作的“专业作家”制度能够吸纳史铁生,帮助他解除后顾之忧,使之能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专业作家制度应接纳
陈村在文中说道:“史铁生是当代最好的小说家,他在今年的作代会上赢得出席会员唯一的满票即是证明。但是,史铁生的身体非常不好。在这社会转型期,他坚持的纯文学创作的经济效益也非常不好。他体质太差,常常要看病住院。这样一位病了几十年的人,身体很差,尚有肾透析之外的医疗问题。而我们国家还有‘专业作家’制度,支持纯文学创作,应该首先吸纳史铁生先生,帮助他解决后顾之忧……”
“合同制”没有医保
据记者了解,史铁生每周3次的透析费用,是由中国作协和北京市拨款的,每年25万元,专款专用。虽然有拨款,但对史铁生这样一位鲜有经济收入的重症病人来说,生活仍然显得非常艰难。“史铁生目前只是北京作协的合同制作家而非专业作家,他接下来年纪更大,写作会更困难。而他妻子本身也是残疾人,也没多少财力来负担他的医疗费用。像他这样的作家,我们怎么能袖手不理?文学是一件奢侈的事,如果不给予必要的支持,那就玩不起了。”
史铁生配得上“专业”
陈村认为,吸纳史铁生为“专业作家”其实并不是一种“照顾”。“他在写作上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作品也相当好,创作能力绝对符合相关条件。与其每次在他病重的时候施以‘救济’,还不如给他稳定切实的保障。”陈村说,此次北京作代会期间,史铁生正在发烧,但他仍坚持前来投票。
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也很支持陈村的建议:“要求很合理。像史铁生这样纯粹而优秀的作家,身体又确实不好,我们应该多给他一些保障。”(干琛艳)
新闻链接
长达八年的肾透析
史铁生1951年出生在北京,21岁时双腿瘫痪,30岁那年患上了严重的肾病,从1998年开始做透析。但就是他这样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却在病榻上写出了许多中短篇小说。1983年,史铁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后,他创作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了1983年、1984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更是名列中国当代文学史,感动和鼓励了无数读者。
因为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史铁生每周必须作3次肾透析。为了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史铁生在日常生活中还不能多喝水。而每次做透析,在透走毒素的同时,史铁生体内的营养也被透走,让他感觉异常疲劳。
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他常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一系列作品《活着的事》、《写作的事》、《病隙碎笔》和《我的丁一之旅》无不深具哲思。
名词释疑
专业作家和合同制作家
专业作家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体制,作家属于某个单位(比如广电局、文化局、作协等,洪峰就属于沈阳市文化局)的正式编制,有正式的国家经费作为工资收入,有一定的福利、医疗保障。作为计划时代的一种产物,这一制度曾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作家,但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终身制造成没有竞争压力,作家不写东西也能拿工资。
合同制作家是近年来催生的一种临时制度,作家跟单位之间是临时雇佣关系,不但经济收入不如专业作家,还很不稳定,要视作品的销售、获奖情况而定,而且没有医疗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