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多位专家学者呼吁国民党为杨虎城平反(图)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杨两将军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义主张。“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历史转折。
杨虎城将军在事变后被国民党囚禁达12年之久,最后惨遭杀害。 在“西安事变”7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两岸多位专家学者,他们呼吁中国国民党应正确对待“西安事变”的意义,为杨虎城将军“平反”。
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刘益涛———
正确评价杨虎城现实意义很大
昨日,在“西安事变70周年学术研讨会”期间,本报记者对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此次研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益涛进行了专访。
记者:目前,大陆方面对“西安事变”以及张、杨两将军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您能谈谈台湾方面对“西安事变”,对张、杨两将军的评价和认识情况吗?
刘益涛:海峡对岸,特别是国民党,对“西安事变”的看法,还是认为是一个叛变、兵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对个别历史人物应有正确认识。
国民党方面对杨虎城,他们叫整肃啊,也就是杀。在大陆解放之前,有人问蒋介石,杨虎城怎么处理?蒋介石说,这样的人还留?结果就杀了。现在国民党一些历史学家的看法有些松动,就是讨论对杨虎城这么做是不是正确。那么,杨虎城的孙子杨瀚,曾经给连战、马英九发过信,提出给祖父平反的问题,因为杨虎城还是国民党党员。对此,连战和马英九都有不同的表示。连战在任的时候,当时国民党举行抗战60周年纪念活动,我到国民党中央的展览大厅,其中一个厅是专门展览国民党纪念抗战胜利的,那里第一次出现了杨虎城的照片。
而马英九曾表示,对于杨的问题,如果确是国民党造成的,就要勇于承认错误。为此,他让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查阅史料。一方面是杨虎城到欧洲访问,为什么回来了?有没有档案说明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杀杨虎城,蒋介石是否知道,有没有档案证明是蒋下的手令?意思就是,可以对杨虎城的问题再作进一步研究。
国民党方面的专家跟我们谈话时,也曾问到杨虎城是不是共产党员,有没有加入共产党,现在我们掌握的情况是,杨虎城不是共产党员。可见,对杨虎城的评价问题,国民党方面正在考虑。至于“西安事变”,国民党仍认为是一次兵变。
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西安事变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变迁”。因为通过“西安事变”,中国社会确实发生了剧变,从不抗日到全民抗战,以及国共合作。张、杨确实是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千古功臣”。
记者:刚才您提到杨瀚写信这件事,您觉得杨瀚提出,国民党应对杨虎城所做出的历史功绩进行一个肯定,有何积极意义?这对两岸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刘益涛:这个对两岸来说积极意义很大。特别对于国民党来说,现在反对“台独”是最重要的。国共两党在这个大局问题上是一致的,都一致反对“台独”。这一次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就是两党共同纪念,为什么呢?因为有共同语言。去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活动,也非常能说明,国共有很多共同语言。
在“西安事变”问题上,两党观点则有些不同,因为是从不同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但现在,如果对一些问题,比如杨虎城问题,国民党来谈、来听、来讨论,是非常好的。国共在历史问题上,特别是在合作抗日问题上,是有共同平台和共同话语的。大家都可以坐下来,这对国共两党泯灭过去的恩仇,重新合作,将起到积极作用,也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所以,我想这个意义还是很大的。
陕西学者袁荫盛———
抗日救国是当时最高道德标准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袁荫盛指出,国民党应积极正确评价杨虎城将军,承认“西安事变”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袁荫盛说,纵观杨虎城将军一生,他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和坚决捍卫者,他通过亲身实践走上了“联共救国”的道路,他是国民党左派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
靖国军失败后,1922至1923年,杨虎城曾两次派员亲赴上海向孙中山汇报情况,并请示今后的革命方向,与后者建立了直接联系。“他始终高举着国民党的革命大旗,舍此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袁荫盛认为,在军统特务秘密杀害杨虎城将军后,国民党一直未对此明确表态,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1996年,在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袁荫盛就曾提出了“国民党应对‘西安事变’及杨虎城将军给予正确评价”的问题。
袁荫盛说,“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抗日救国’成了中华民族最高的道德标准。而‘西安事变’将蒋介石拉回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历史轨道上来,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中国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
“西安事变”是促成全民抗战的重要助力
11月12日,中国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代表国民党,率团赴北京参加“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
11月12日晚9时许,记者在北京国际饭店张荣恭下榻处,对这
位素有“两岸沟通密使”之称的国民党高级官员进行了专访。张荣恭不但高度肯定了“西安事变”及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还对杨虎城的遭遇深表同情,并就杨虎城“平反”一事披露了国民党的诸多积极措施。
“纪念西安事变,我乐意前来”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您先是赴武汉参加了“辛亥革命95周年纪念大会”,此次,又赴京参加“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大家都注意到,今年您在这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多,能否就此谈谈您想法?
张荣恭:纪念辛亥95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都是大陆方面邀请,然后,国民党派人参加,我是代表国民党参加的。这个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诞辰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过去呢,大陆方面也非常重视这两个纪念日。台湾方面来说呢,国民党“执政”期间,我们也很重视这两个重大的纪念日。这一次,是国民党派人来参加的,是两岸共同来纪念。毕竟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运动或者是民主改革运动,都是历史性的发展,中山先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大家共同尊敬的人物,能够共同纪念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那对于两岸关系来说,原来是两岸各自纪念,现在是共同纪念,证明两岸关系实质上持续在向前发展。
记者:12月12日,还有一个重大纪念日,就是“西安事变”70周年纪念,请问张先生届时有什么样的行程安排或者有什么样的打算吗?
张荣恭:目前我不知道大陆方面有怎么样的安排,我没有得到这个相关的信息。
记者:如果大陆方面邀请的话,您会来参加吗?
张荣恭:呵呵,如果受到邀请,实际上也能够来的话,那我会乐意前来。
国共携手抗日和“西安事变”有关联
记者:众所周知,在国共二次合作上,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就是张学良、杨虎城,不知道张先生如何评价“西安事变”以及张、杨两位将军?
张荣恭:连主席访问大陆之后,所展望的这个国共和解,是中国现代史上一项重大的发展。因为中国现代史,几乎是以国共关系作为主轴嘛。那么“西安事变”呢,也是国共关系史上一项重要的发展。当时,“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因为抗日的问题和蒋先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发动了“西安事变”。当然现在,史家对这些问题不尽然,不过从过去的历史看来,至少后来国共携手抗日,不能不说和“西安事变”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至少“西安事变”也有助于后来我们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抵抗日本这样的历史事实。
对杨虎城先生我深表同情
记者:此前,杨虎城之孙杨瀚专门致信国民党中央要求为杨将军平反,也有一封信是专门写给您的,除了您亲自给他回信,国民党还在抗战纪念展出中首次展出了杨虎城的相关照片。请问国民党是不是还有更进一步的举措来推动杨虎城平反这件事情?
张荣恭:我自己接到杨瀚先生的来信,加之我们所了解到的杨虎城先生的这个处境,我是深表同情,因为当时我主管国民党宣传方面的工作,党史工作也在我的工作范围之内。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我党特于中央党部举行历史文物图片展览,其中有一个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专柜,展出了杨虎城先生出席本党五届一中全会的亲笔签到,及其陪同蒋委员长视察的照片。(注:张荣恭给杨瀚回信时,也谈到此事,并称“杨虎城将军的签名与照片在本党中央公开展示,乃60年来之首次,应是今年国共和解后的新发展”。)当然,杨瀚先生信中的要求牵扯到比较广的历史问题,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得到处理。
记者:站在您工作的这个角色上,想当年杨虎城在国共合作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他后来的遭遇,您有些什么个人评价吗?
张荣恭:杨虎城将军也好,张学良也好,都是基于对内求团结、对外抗强敌的思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下,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不允许对中央政府,特别是对军事领导人蒋先生采取那样的行动。他们两个人的这种出发点,当然在历史上可以说是见仁见智,但至少他们是促成全民抗战的重要助力之一。
(责任编辑:刘娅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