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收藏者有过“打眼”经历
主持人 :
欢迎走进《时空调查》。
先来跟我一起看两个词,看您知道不知道它的含义,一个是“打眼”,另外一个叫“捡漏”。搞收藏的人肯定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打眼”的意思,就是说您花大价钱结果买的来是一件赝品,而“捡漏”正好相反,是您花很少的钱买回来一个货真价实的宝贝。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盛世藏古玩,乱世藏黄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收藏热的温度也就越来越高,您有没有搞过收藏?您收藏是为了什么目的?投资还是仅仅是喜好?另外您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打眼”的经历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调查的一些话题。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做的调查,就是您是否有过收藏的经历,我们看一下86%的人说有。也就是说将近九成的人都是有过收藏经历的。为什么这么多人搞收藏呢?他们都是出于什么目的搞收藏呢?前不久我们的一个记者专门到北京的一个古玩市场进行了一个调查。我们听听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退休人员 20多年收藏经验:
我带着一种艺术的修养,我80岁了,我就感觉我这就是乐趣,我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发财的什么想法我没有想过,收藏就是一种爱好。
个体商户 2年收藏经验: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可能是其中的一点吧。都希望买的时候比较便宜了,卖出去的时候就升值了。
医生 10多年收藏经验:
一个是我觉得陶冶情操,我觉得看瓷器看时间长了以后挺不错的,感觉什么的,修身养性吧。
古玩商 8年收藏经验:
为了是升值呗。为什么呀?为了收藏以后卖高价呗。
古玩商 20多年收藏经验:
一旦发现宝贝,那就发了,文词叫渗了。
艺术工作者 10多年收藏经验:
我从哪个角度看呢?我从外观的感觉去收集这些东西,并不是因为它值多少钱,或者说它能卖多少钱,或者是不是真的。因为摆在家里也就是一种摆设,一种装饰。
主持人:
看来也就是两种目的来收藏各种宝贝的,一种就是修身养性,一种爱好,另外一种就是待价而沽了。我们也做了一个更广泛的调查,看看更多人为什么要收藏。兴趣爱好,这是绝大多数人;买着玩,说不定一不留神就能赚大钱;还有就是投资。我们可以看到还有28%的人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他们既把这看作是一种兴趣爱好,同时也惦记着待价而沽。
我们来看一个网友的留言,他说:“我认为收藏就是以“藏”养“藏”,有赚头就出手,越藏越好。你赚得越多,那么收藏的也就越好。“
我们接下来再看一下:您了解自己收藏品的价值吗?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一个调查呢?因为搞收藏必须要明确这样的一个前提,不管您是待价而沽也好,不管您是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形式也好,您收藏的这件东西得是真的。但问题是您知道自己收藏的这件东西是的真吗?我们来看一下调查:非常了解,有点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
从数字上我们可以看到,两头都比较少,而中间这种一知半解或者是完全不了解的人占到绝大多数,有七成多。
应该这么说,如果说鉴宝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一个专业知识,您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是完全不了解的话,在收藏宝贝的过程中,你可就要吃亏了。不信的话,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一位老者的遭遇。
家住南京市栖霞区燕子基太平村的施要康老人平时酷爱收藏古玩,一心想要为儿孙留下传家宝的他,于2002年7年至2003年6月间,拿出所有积蓄,又向亲朋好友举债,花了230万元钱,先后从某古玩市场项某手中分批买下产自于青田的23块鸡血石。2005年,老汉带着这些鸡血石来到北京鉴宝,可是没想到经过专家鉴定,这些鸡血石全部是假的。
施老汉:
它等于整个外面穿了一层树脂衣裳,你看太明显了,全是漆,包括这个红的。当时真是气昏过去了。
施老汉拿着专家的鉴定报告找到了卖给他鸡血石项某,想退掉鸡血石,要回自己的230万。却遭到了项某的拒绝。
项某:
我什么时候写一个纸条说这个东西就是真的啊?这种艺术品买卖就是说看好了,愿买愿卖,就是这样的。
最后经过朋友的私下调解,项某返还给了施老汉100多万元人民币。
主持人:
施先生经历的这一切就是典型的“打眼”,130万,他换回来的是一堆不值钱的石头。有人就说了,告他,他完全就是诈骗。但是也有收藏界的业内人士这么说,他说,这个收藏品和古玩是不等同于一般商品的,并不是说可以告人家,这个东西的行归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两契之后,各奔东西,是真是假完全就看买家的眼力如何,您自己眼力不行,买了一堆赝品,您可能谁也赖不着。
施先生的遭遇是有点惨重,但是您能保证您就没有这样的遭遇吗?我们接下来又做一个调查,您有没有过“打眼”的经历?我们看到57%的人是有过的。我们的记者也做了一番调查,我们看看有过这些经历的人,他们都遭遇了什么?
收藏家:
当时以为是唐代的碗,结果买回去以后发现是新的。在当时那种气氛下就觉得是老的。
收藏家:
好像我觉得打完了眼感觉很正常吧。这东西就是说你买完了东西也不可能全是真的,十个东西九个都是假的,有一个真的就不错了。
收藏家:
有啊。这老师也有漏眼的,这就打眼了。
收藏家:
没打眼,这是元青花。我自己就坚持认为对的。
记者:
那你有没有去找专家鉴定一下?
收藏家:
不用,这个现在找专家,现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收藏家:
自己的眼睛看老的就是老的。
主持人:
真有自信的,真有执着的,说不用找专家,就靠自己的眼睛就行了。
我们也就咨询了相关的专家,因为刚才那两位说了,他们看上的就是正品的元青花,但是他们这种成功的几率又有多大呢?赶紧听听专家怎么说?
故宫博物院古瓷器部研究员 杨静荣:
真正的元青花世上有啊,但传世的并不多,应当大部分都在国外,国内的,大量存瓷量就不完全统计了。
如果像这种东西也就百十来件。
主持人:
说句不大恭维的话,还记得刚才那两位文物收藏爱好者是多么的自信吧?但是我就想知道他们这种自信是从何而来的?要知道,这个鉴宝这个行当需要的综合知识是非常多的,能举出的两条就是首先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另外还有丰富的鉴赏经验。
那么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刚才我们在《东方之子》里面看到的刘光启先生,他鉴定了一辈子,在鉴定王羲之的《干呕帖》的时候,他说绝不能光从笔迹上来看,它到底是真是假?而是要综合种种的情况,比如说它处的历史朝代,这个历史朝代到底是盛还是衰等等,来鉴定它到底是真是假?由此看来鉴宝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绝不是说您在这里面曾经摸爬滚打过几年,曾经买卖过几件文物就能够达到的。
刚才说到了元青花,接下来我们就听听专家说,到底应该怎么鉴赏元青花。
杨静荣:
我们上来先看它的造型、纹饰,还有青花啊,这是青花,看它的青花成色,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造型,另外还有图案吧,每个时代也都不一样。你要有相当的历史知识。
第二个步骤就是看这个东西是哪个地区烧造的。因为同样是元青花,除了景德镇烧造还有云南,我们一般指的精品,就是景德镇的青花。这个如果判断它的窖口呢,就是从它的胎釉,就能分来这就是景德镇窑的,这就是从它的工艺特征。然后第三呢,就是看它是真正的元代的还是仿的。真正能仿造成功的就是80年代以后,为什么?就是这种青花原料啊,是在八几年的时候,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发明出来的。
主持人:
你看,鉴宝并不容易吧,所以与其把时间更多的时间花在压宝上,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去多学点鉴宝的知识,以防“打眼”。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