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蒂芬·罗奇
关键词:消费
过去27年中,中国的发展令人瞩目。但是这种主要由固定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发展模式难以持久。
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中,中国的转型应逐步脱离单靠出口和投资驱动的模式,而更多地转向一个被忽略方面——个人消费。这并不意味着出口和投资不会增长,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仍然需要投资,而出口则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产。中国最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平衡和多元化的增长模式。
现在,中国开始积极地讨论重新平衡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城乡差距,需要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虽然城乡消费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可以努力缩小两者间的差距,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项调查显示,从1997年以来,中国家庭对于自己的储蓄水平变得越来越不满意。这看上去不太可能,因为众所周知中国家庭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原因何在?来自经济上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极易促使人们进行“预防性储蓄”,即由于担心害怕而储蓄。中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并特别强调要提供社会保障基金,尤其是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这是十分明智的。
但这决不表明中国消费者将马上崛起成全球经济的发动机。由于中国的消费起点很低,所以中国消费者在短时期内不可能令全球经济发生大的变化。2005年,美国的消费是9万亿美元,而中国的消费是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每少消费一个百分点,中国消费者必须多消费9个百分点,才能弥合两者间的差距。所以,差距的消除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
反之,必须对世界上最大手大脚的美国消费者采取一些措施。美国的储蓄率是全世界最低的。这对于全球经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美国多一些储蓄,而中国多一些支出,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稳定。
——在日前举行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层管理论坛上演讲时说
(作者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及全球经济分析部总监)
(责任编辑:黄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