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2日电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玉米市场正处于过渡阶段,随着深加工能力的快速扩张,需求形势日渐趋紧,未来几年中国将很快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业内应及早制订对策。
深加工行业快速扩张
一些粮食专家指出,近年来一些大型粮食企业均把玉米主产区作为发展基地,纷纷上马深加工项目,导致主产区的贸易用玉米总量逐年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紧张局势。
吉林省吉粮集团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姜建华表示,目前,吉林省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已有10多家,年加工能力约600万吨。预计到2008年底,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的玉米深加工能力将突破1500万吨。
一些粮食收储户表示,过去农民大多集中在某一时间卖粮,如今观望价格、常年售粮的现象已很普遍,反映出市场紧俏后种植户的市场意识正逐年提高。特别是2005年以来,玉米收购基本完成了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农民过去挤在国有粮库门前排队卖粮的现象已很难看到了。
专家分析说,随着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迅速扩张,东北等传统玉米产区的外运量大幅减少,传统玉米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将向玉米深加工基地转化,进一步加剧了玉米生产与需求的紧张关系。
产需关系日渐趋紧
姜建华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500万公顷上下,增减幅度较小,加上单产增幅不大,今后几年玉米总产量实现大幅增产较为困难。
据介绍,在过去八年里,国内玉米总消费量增长了近2000万吨,各地的库存量逐年递减。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的饲料消费量、工业消费量增长较快,玉米需求量还将大幅增加,未来几年增长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显示出我国玉米的供需趋势正从供大于求向供求趋紧转变。
中国将进入玉米净进口阶段
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受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玉米的出口量将逐渐减少,中国将快速向玉米进口国过渡。
大连亿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冯利臣等人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中国进口、出口双向参与国际玉米市场的趋势已逐步显现。中国将由过去单纯输出玉米转向输出、输入双向参与全球玉米流通。但这种双向状况仅为短暂的过渡期,中国将很快进入玉米净进口阶段。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早作打算。
首先,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规划,合理布局,防止一哄而上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市场大起大落。
其次,提高玉米战略资源意识,挖掘玉米效用。玉米深加工企业应提高效益意识,在燃料制取等方面应将以玉米为原料转为以非粮食产品为原料,发挥玉米特殊品质在深加工领域的作用,减少发展燃料生产等行业对玉米的消耗。
第三,提前做好战略规划,应对即将出现的进口局面。中国应充分应用进出口调节手段,为玉米种植户提供增收保障。企业应合理开展进出口业务,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任会斌徐扬)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