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四季青北坞村东临颐和园和南水北调调节池,与颐和园、昆明湖紧紧相邻,西临玉泉山路。由于历史原因及城乡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北坞村一度变成了城中村。
作为市农村环境整治的试点村,在今年的环境整治中,海淀区政府投资近3000万元,对北坞村进行了综合环境整治,村中14条路、67条胡同铺上了平整的柏油,路面全部扩宽至5米以上;铺设路灯照明专用线路1600米、自来水管线近7000米;1700米的雨水管线和3000多米的污水管线基本完成;实现一户一表工程改造……经过近一年的环境整治,北坞村的村民切切实实从中得到了实惠。
村民表决拆违建
北坞村现有常住人口2600多人,而外来人口却达到了16000多人,是常住人口的5倍。前些年在利益驱动下,村里部分群众建起了违法建设,出租给外地人生活居住,违法建设逐步蔓延。
北坞村拆违在全市首推了村民自治拆违法。这么多违建,群众不配合,工作就难以开展,所以拆违就采取了举手表决的形式,让群众说话。
为了将村民自治真正深入到每一位村民心中,四季青镇和北坞村所属的玉泉村委会采取了三步走的方法。首先召开玉泉村党总支会和村委会会议,研究制订了详细的拆违方案,形成决议;紧接着,根据违建户身份,是党员的,召开全村党员干部会,是在职职工的,邀请所在单位领导,召开在职职工会,既不是党员,也无正式工作的,召开村民代表会,通过组织、单位和村民代表,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最后,针对因人手不足,没有能力自拆的村民,由村委会帮助拆房。
通过三步走、三封信通告,村民举手表决拆违建,北坞村违法建设的自拆、帮拆率达到99%,到6月底,拆违35000多平方米。
建规范商品市场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北坞村带来的不仅仅是违法建设的激增,外来流动人口在村中开起早点铺、小饭店等小生意,一条胡同被违法建设和占路店铺霸占了大半。
把所有的街头摊点取缔干净,别说执法难度大,就是真的取缔了,这么多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成了问题。为了解决供需与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有关部门在北坞村北侧投资100多万元,规划了一个占地10亩的商品经营区。
十一过后,30多名商户成为第一批入住的主人,一位卖水果的商户指着一排排整齐的摊位,高兴地告诉记者:在这儿卖水果,风吹不着,日晒不着,又有存货的地方,还有专人负责打扫卫生,挺好!
解决吃水排污难题
改造前,北坞村村民吃水,全靠上世纪70年代末修的一条地下上水管道,因人口激增,住在管线末端的居民家里的自来水龙头就成了摆设。北坞村几乎家家都有水缸、塑料桶,以备用水高峰时提前攒水。
不仅吃水有困难,排污也是个难题。以前,村里没有排污管线,各家各户都在房屋附近自挖一口渗井,将家庭污水直接排入渗井,每家每年要至少清掏一次。夏天臭气熏得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冬天污水里加冰碴儿,冻得人骨头疼。村民老张提起掏渗井就摇头。
为了根本解决问题,海淀区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北坞村自来水管线进行了更新,同时,还铺设了污水管线。现在,各家各户打开水龙头,随时都有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而各家的污水则直接排进地下污水管线。除了解决吃水排污问题,在今年的改造中,北坞村的垃圾地撮站被50多个密闭垃圾桶取代了,同时,玉泉村委会还为每一名保洁员配备了一辆密闭的垃圾运输三轮车,随时清倒垃圾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