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一边是“难以承受”的高房价,一边是持续升温的住房热销;一边是开发商抱怨贷款难,一边是目不暇接的楼盘开工与封顶;一边是宏观调控措施的频频出台,一边是商品房价格的飞速上涨……面对发生在房地产领域的一连串令人费解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建房的钱从哪里来的?买房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47000多家,其中仅在北京市注册的房地产公司就有4000多家。 看一下银行发放房贷的速度,就不难理解是谁成就了这么多房地产商了。1998年全国银行发放房贷426亿元,2005年房贷总额为49100亿元,7年间飙升115倍。今年上半年,全国的房贷总额已达34000亿元。
“没有银行的支持,我们的楼盘的确无法支撑。”北京一家著名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经理坦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611亿元,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0268亿元,占总投资的70%,同比增长28.4%。和上述数据遥相呼应,前10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到位资金20592亿元,同比增长29.2%。“虽然渠道不同,但这些资金几乎全部来自银行。最为保守的估计,目前银行资金至少占房地产公司资产总额的70%。”一位业内人士这样估计。
今年1月到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6.98亿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3.26亿平方米,平均每个中国人可以分摊1平方米。仅按每平方米3000元计算,买下这些新建住宅需要4万亿元,要花掉中国居民储蓄总额的三分之一,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这些如雨后春笋般竖起来的高楼大厦到底卖到了谁的手里呢?19日,一位刚刚在招商银行北京万寿路支行办完按揭的朱先生感慨道:“现在的情况是,手里没钱的,可以拿银行的贷款买房;手里有钱的,也拿银行的贷款来买房。结果是,房地产商用银行的钱建成了房子,转了一圈又回头卖给了银行,玩了一个‘空手道’。”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一些开发商在利益驱动下,搞起了自卖自买的假按揭。更有甚者,个别银行为了维持眼前的虚假繁荣,竟然对假按揭视而不见或直接参与。根据一家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估算,该行在住房贷款中的不良资产有80%是因虚假按揭造成的。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就曝出了该行营业部朱雀大街支行与当地房地产开发商内外勾结,骗取贷款的大案。
中国的住房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住房金融体系,近几年来,这个体系越来越显现出不能适应形势的迹象,房地产金融在金融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央行统计显示:2005年底房地产贷款达到3.0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14.84%,与GDP的比率为16.75%。
近几年,部分地区出现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过快以及低价位住房供不应求、高档住宅空置较多等结构性问题。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违反有关规定,放松信贷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的过热倾向。“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闸门之一,管不住银行信贷,就管不住投资过热,也就不可能管住房价的过快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指出。(谢登科张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