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日前,在靠近中俄边界线的东宁县三岔口镇幸福村,3600亩连片栽培、果实硕大的圆葱,让240户农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由边贸公司派来的三轮车,正忙着将圆葱装上车,出口俄罗斯远东地区。据初步估算,幸福村今年圆葱总产量将达到1.44万吨,出口创汇1300万元,人均收入2180元。
幸福村只是牡丹江“一村一品”的一个缩影。在牡丹江市的887个行政村中,有种植、养殖、流通、旅游、运输、建筑、劳务和加工等优势、特色、效益的一品村32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7%;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户10.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37%;一品村总产值28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2%。
牡丹江市“一村一品”历经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近几年,该市从实际出发,在13个主导产业中精选出肉牛、生猪、果菜、食用菌四个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一抓几年不变调,有力地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一村一品”成为壮大特色农业规模,提高农民收入的助推器。
宁安市渤海镇双庙子村有种植韭菜的历史,但由于过去种植户分散,始终成不了规模。为了发展壮大韭菜产业,这个村把一家一户的旱田集中到一块发展韭菜生产,并成立了韭菜协会,2006年共种植韭菜1500亩,韭菜产值910万元。同时双庙子村发展韭菜还带动了临近西地村一同生产,今年西地村种植面积1100亩。这两个村已成为牡丹江市远近闻名的韭菜“一品村”。穆棱市磨刀石镇苇子沟村是远近闻名的果树“一品村”,全村拥有果树面积3500亩,今年产的水果60%销往俄罗斯,40%销往哈尔滨和北京、上海等地,全村总收入340多万元,人均收入5670元。
目前,牡丹江市已初步构成了14个具有特色、集中连片、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用菌、肉牛、果菜、白瓜籽、玉米、水稻、烤烟、蜂蚕8大产业带,一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好、产业规模大、人均收入高、示范作用强的一品村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牡丹江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村一品”的建设与完善,还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东宁县绥阳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大市场,依托本地3.4亿袋黑木耳生产的优势,年经销黑木耳3000万斤,交易额达到6亿多元,带动了东宁县24个行政村3500多户农民人均增收5109元。
据统计,2006年牡丹江市有国家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个,与基地农户签订农业订单268万亩,有14.2万户农民融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总产值34.3亿元。“一村一品”的发展使牡丹江市龙头企业集群逐步形成。
(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