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元 梅香生
“提拔升迁无望、干好干坏一样”,这是许多人对“村官”的看法。然而在今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这种状况正在改变:干得好,“村官”也能升迁。据《人民日报》14日报道,四川目前已有上百名“村官”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当选为“乡官”。
很显然,这既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关心、肯定和激励,也有利于拓宽干部的选拔渠道。
身在农村一线的“村官”,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直接参加农业生产,是最熟悉农村的人,最了解农民的人,也是对“三农”问题最有发言权的人。但是,由于他们多是农民身份,又长期工作在最基层,加之有些乡村位置偏远,上边的官员很少光顾,故而在有的地方,他们的业绩少有人关注,其升迁提拔的机会更是不多。
业绩是人们通过某些努力而取得的成就。褒扬人们的业绩,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之一。在农村,尽管多数基层干部都注重于埋头苦干,并不企求仕途上有多大发展,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对他们业绩的关注,对他们政治进步的关心。
当然,关注他们的业绩,不单是要注意选拔他们进入高一级的农村工作领导班子,还包括要在物质利益等方面加以激励。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鉴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立足岗位多奉献”的同时,适当加重对他们的激励分量。
新农村建设需要一大批爱农村、懂农业的基层干部。对农村基层干部的业绩多予关注,让“村官”有干头、有盼头,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们要通过这些努力,进一步激发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激情,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干、创新干、比着干”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