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郑华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市接待入境游客94.66万人次,外国游客达到了56.83万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99%和16.60%。这表明,入境游客的客源结构正不断的优化。 桂林市旅游局局长李志刚说,“入境游客客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是今年来不断努力的一个可喜成果,但这个成果的取得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走出去 请进来 桂林整体形象强力推介结硕果
细分客源市场,优化客源结构,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是今年我市旅游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扩大我市在境外市场所占份额和竞争力,从今年3月份开始,市旅游局就走出去,通过参加意大利、泰国、日本等一系列国际旅游展,掀起宣传和推介桂林旅游的高潮,将桂林整体形象强有力地推向境外。
9月,市旅游局组织专人赴美参加由美国旅行代理商协会举办的2006年“中国旅游之夜”活动,展开了系列旅游推广和促销活动,并广泛接触美国旅行商,进一步打通了桂林与美国旅游界的联系通道,并以美国市场为中心,努力形成对整个美洲市场的辐射。
10月上旬,应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邀请,桂林市代表团分别在欧洲重点旅游城市西班牙马德里和法国巴黎举行了“桂林旅游说明会”,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对桂林旅游的继续支持,扩大了桂林在欧洲的知名度,并与国际记者协会主席初步达成明年在桂林举办国际记者大会的意向。此外,我市还与日本、意大利等旅行商建立了直接联系,深入调研当地旅游市场,探索和尝试一套航空公司、旅行商、旅游网站相结合,共同开辟旅游市场的新路子,促进桂林旅游的发展。
通过参加客源地旅游展,利用客源地主流媒体展示形象,在不断提升桂林旅游国际化程度,全方位多领域推进国际区域合作的同时,桂林旅游在境外市场的影响迅速扩大。今年以来,美国、法国市场出现迅猛增长势头,据统计,1——10月,桂林接待美国、法国游客分别为6.68万人次和5.05万人次,同比增长13.16%和46.03%。业内人士认为,桂林山水对于境外游客而言独具魅力,今年推出的“户外·桂林”旅游新品牌,对于吸引当地年轻人也有一定优势,境外市场仍有很大潜力可挖。
细分客户市场 创新旅游产品 增加文化内涵桂林旅游竞争力提升
除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促销方式大量吸引入境游客外,要吸引更多高层次的境外游客,业内人士指出,“必须细分市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阶段,根据客源定位,设计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新旅游产品,采取不同的销售主题和方式。”例如,针对欧美游客喜欢“求新求异”的自助游心理,阳朔倾力打造成为户外运动的天堂,攀岩、自行车、漂流、徒步等体验式自助游吸引了众多欧美“背包客”。针对韩国游客喜欢登高望远的心理,有专家建议,把资源的丹霞山水、“河灯歌节”的文化深度挖掘,用现代的元素包装,使它实现价值的提升,更大限度地吸引中外游客,特别是韩国游客。
另外,李志刚强调,要通过打造“亮点”来提升竞争力,一定要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想办法延长境外游客在桂林的停留时间,壮大旅游经济。在19日举办的资源旅游发展座谈会上,有学者建议,结合桂林建设“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的发展目标,深度挖掘资源旅游的科考、美学、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的价值,吸引境外游客在桂停留时间。例如,把天门山生态旅游区改名为百药谷,倾力打造中国最大的以“中药、草药文化和养生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名胜区,使之不仅成为资源旅游的亮点,而且是桂林旅游的亮点。再如,宝鼎瀑布留有徐霞客的足迹,我们现在只是简单地刻了一块石碑把他的诗附在上面,为何不能设计一条徐霞客探险考察的线路呢?
夯实基础 抓住机遇 桂林旅游乘势快上
“山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灿烂,区位交通优势突出,这些都是发展旅游的必备条件,目前桂林已经具备加快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必须乘势而上。”李志刚表示,在全国几大入境旅游“排头兵”城市中,桂林纯外国人占入境市场的比重远远超过深圳、珠海等城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不断优化客源结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今年入境游客达到110万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