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平民学校成立,免费培训校内外来务工人员。这一举动传承了80多年前蔡元培校长的主张和北大的传统。身为北大学生,感受到一份自豪,也体会到一种责任。
这些外来务工者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菁菁校园中,平常总在享受着他们辛勤工作所提供的服务,然而对于他们的生活,对于他们的思想却知之甚少。 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和我们年龄相仿,有着同样的梦想,并一样为着这些梦想一步一步做出努力。
共同身处这个变革的时代,也许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不同,也许我们所走的道路不同,也许我们分属不同的群体,但我们之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在校园内尚且不能了解周围的这些外来务工者的生活,体会他们的疾苦,那么当我们走出校园时,将谈何胸怀苍生,谈何以天下为己任,面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又该如何去担当呢?
有人对北大平民学校持怀疑态度,有人说要冷思考,大致意思是说,参与培训的人有限,而且只针对北大校工。然而在我看来,北大率先创办平民学校,是要探索一种模式,更是要带动一种风气,一种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对话,一种对弱势者的扶助,一种对社会和谐的承担。从这个意义上说,平民学校的价值并不是用到底培养了多少外来务工者来衡量的。
平民学校始于北大,但我们真正乐见的是,这种模式能为更多学校和单位所分享。正如北大不单是北大人的北大,而是全国人民的北大一样。平民学校也不应只属于北大,它应该属于整个社会,它集纳了我们这个时代太多的主题,有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它的受益者也决不单单是外来务工者,而是整个社会。
唯愿平民学校连同这种不同群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能够走出北大的校门,能如种子在各地生根、开花、结果,能如无数溪流,浸润着土地,灌溉着沃野,再汇集成社会和谐的江海。
《人民日报》 ( 2006-11-22 第15版 )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