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资源卫星在遥感对地观测体系中占据了特殊重要的地位,是技术最为复杂、应用最为广泛的卫星系统,代表着一个国家空间对地观测的整体水平,成为对地观测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于1999年10月和2003年10月分别发射了两颗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1,2)。 在资源二号卫星发射后与一号卫星在超期服役的情况下组成双星运行,将每颗星单独运行的26天回归周期缩短到13天,大大提高了卫星系统的数据获取能力。
我国地球资源卫星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体现了资源卫星一星多用的特点。卫星数据产品的国内用户已遍及全国,也涵盖了朝鲜、蒙古等周边国家。从2006年4月1日起,资源卫星的数据开始在网上实行免费分发,这在国内外同类卫星还是首次,这对于扩大应用,发挥效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99年10月发射的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编制完成了一幅由1400多景资源卫星影像镶嵌而成的全国卫星影像图,这是第一幅用我国自己的资源卫星从778公里高空对我国以陆地为主体的国土进行的非同寻常的照相。这幅影像地图的编制按110万地形图的精度进行几何控制,全图的空间分辨率仍为20米,可以达到1/25万的制图精度。全国的影像地图的完成可为全国和区域性甚至省级的资源环境分析、政府和国家机关的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的影像依据。除此而外,为适应应用的需求,在卫星运行过程中还不断编制出用户所需要的影像地图,如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应用的南水北调地区的影像图等。
资源卫星还被用于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在海岸资源调查,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分类和动态监测,滇池、太湖、塔里木河等湖泊河流的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源卫星有效地支持了由国土资源部主持开展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利用卫星影像的丰富信息对全国近20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104个重点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不间断的监测。
在地质矿产资源调查中,资源卫星大显身手,其数据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石油、煤炭、矿产等部门,在《新疆矿产资源综合遥感调查》和《塔里木盆地北缘矿产和地下水资源调查》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农林监测中,资源卫星也大有作为,目前,资源卫星数据已成功地应用于棉花作物的监测研究,这种监测已作为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监测系统的一部分投入业务化运行,填补了我国卫星遥感棉花监测的空白。
资源卫星显示了对边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地区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优势,与以往森林资源调查相比不仅加快了速度,精度也有很大提高。
此外,在地震灾害评估中,资源卫星也可助一臂之力。例如,利用资源卫星影像对1997年11月8日发生在西藏玛尼地区大地震的痕迹进行了解译分析,对发震条件信息的提取以及震源的分析、灾情的评估都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
我国的两颗地球资源卫星从研制到发射运行体现了我国航天自主研发的一个重大成果,与巴西的成功合作更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卫星的应用已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我国、巴西以及周边国家都发挥了很大效益。但是,现行的卫星在整体水平上无论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它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它的后续将是新一代的地球资源卫星,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正按照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方针加快新一代资源卫星的研制即资源卫星03/04星。它们将在遥感器的种类、地面分辨率、光谱段的延伸和遥感数据的质量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03/04星将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发射,它们将在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的道路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