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有这样一块新兴的商业重地:其核心区域不到1平方公里,却在建成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令业界动容的“加速度”,先后吸引了20多家企业,155个国际知名品牌和170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的入驻。它便是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商圈。
不做加法做减法——
企业入驻先听证
今年3月,重庆江北区政府办公室正式出台了《江北区设立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办法(试行)》。《办法》要求,今后,凡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各类超市、餐饮、百货店等,如拟入驻观音桥商圈,均要由政府买单搞“听证”。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商业网点重复建设的情况发生。”观音桥商圈管理办公室主任成应傲说。
在许多商圈都在绞尽脑汁招商引资做“加法”的今天,年轻的观音桥商圈在重庆率先做起了“减法”。
来自北京的家居建材商业企业“居然之家”成了“听证”的首家申请单位。“听证会上的问题十分尖锐。”居然之家重庆金源店总经理王国清回忆起“听证”当天的情况时说,到场的代表除普通居民外,大部分是专家学者或行业代表。会议的焦点是“居然之家”进入江北区,会不会引发恶性竞争。在现场,大家各抒己见。
“虽然开不开店最终还是要由商家决定,但会上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可促使商家在经营规模、品牌组成、市场定位等方面进行调整。”江北区区长王元楷告诉记者。“当然,如果听证会上反映出来的意见很大,比如存在污染等,那相关职能部门就可以根据规定不予审批。”
不用乘法用除法——
业绩好坏有预警
一个个企业引进来了,同时又有一个个企业走出去了,这是商圈建设的常态。但在观音桥商圈,却有一种“筑巢引凤来,凤来即扎根”的和谐。在这里,各企业有着一种你追我赶的默契,有着一种必能掘到黄金的信念。
这种默契、这份信念从何而来?
《商圈预警》的策划者、观音桥商圈办党组成员李建华说:“关键是我们在主动引导社会的投资结构和企业发展方向。我们不盲目引进,不用乘法只用除法,不看规模看效益。”交谈中,李建华拿出了他们出的第一期《商圈预警》简报。“我们从去年7月份就开始出这个简报了,重点是跟踪、分析观音桥商圈商贸经济运行和商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及新问题,以及时发布全局性的商业预警信息。”
在这份看似单薄的简报中,记者看到这样一组分析:上半年,百货业每平方米销售额最高的是新世纪百货世纪新都店,达到1.55万元/平方米,比观音桥商圈内百货业平均销售水平高出0.94万元/平方米;专业卖场每平方米销售最高的是国美电器,达到1.23万元/平方米,比观音桥商圈内专业卖场平均销售水平高出0.38万元/平方米……
“我们没想到政府会编写如此全面、针对性如此之强的简报,着实让人警醒。”当初一家负增长“黑榜”企业的老总仍然记忆犹新。
香港新世界百货是一家刚开业不久的外来企业。“简报对刚进入重庆市场的企业而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特别是能帮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商圈的现状、竞争者的动态及政府的相关政策。”该公司一负责人说,对每期的简报,他们都会列出重点,供公司经理级以上主管传阅学习。
采访结束时,江北区区长王元楷透露,观音桥商圈正在构筑一个“软服务”体系,其中包括了“商圈商业零售企业大型场内促销活动备案管理规定”和“商圈商业及商业地产纠纷应急处置预案”等内容。
政府引资的智慧(快评)
沈寅
当下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饥不择食”,不做规划、不分良莠。但招来后,便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这种盲目引资往往会导致商家恶性竞争和资源严重浪费,而由此带来的“恶名”,也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相比,重庆江北区政府招商时自掏腰包举行听证会,将部分资金“拒之门外”,商家入驻后还编发商业预警信息当免费“情报员”。这些看起来像是劳心费力的“傻事”,却真正体现了服务型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大智慧,观音桥商圈在两年时间里能吸引上千知名品牌入驻就是明证。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强调政府要实现职能转变,但转变职能决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创新管理制度和方式。既为宏观经济发展做好长远规划,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又要了解微观市场主体的困难和需求,为之更好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