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日出初光先照”之地的山东日照港,正发生着巨变:货物吞吐量从2002年的3000万吨发展到2006年的1亿吨,一跃成为我国最年轻的亿吨港,并实现了从单一煤炭输出港到综合性枢纽港的转变。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传志说:“日照开港虽然只有20年,但是年轻不意味着紧跟在别人后面走。 日照港坚持跨越发展与科学发展相统一,敢于创新,勇于争先,从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入手,深挖根源,谋求突破。”
突破基础设施瓶颈,拓展港口功能
按照最早的规划,日照港被定位为单一的煤炭输出港。随着国际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和航线经营联盟化,国内外各港口加剧向综合性国际航运中心和专业性地区港口两级分化,竞争日趋激烈。
变挑战为机遇,日照港的决策者提出“超常规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确立了亿吨大港的目标。
2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集装箱一期工程、新木片码头……一批专业化码头不断建设完成,基础设施瓶颈迎刃而解,推动了港口功能的提升。全国最大的散装水泥中转港、散粮、木片接卸港,第二大矿石进口港,第四大煤炭输出港……数据显示,日照港已从开港时的两个10万吨级煤输出码头,发展到拥有33个生产性泊位,年核定通过能力7508万吨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物流主枢纽港。
破解资金难题,创新融资渠道
“十五”期间,日照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0亿元,是“九五”期间的9.7倍。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加强与关联企业的合资合作,走资本和资产多元化的道路,形成港企、港路、港港战略同盟,是日照港创新融资渠道的重要举措。
2003年,日照港与莱钢、济钢、邯钢等5家钢铁企业发起组建昱桥铁矿石装卸公司,吸纳资金近5.3亿元,建设20万吨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形成以资本和市场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同时,依托港口资源吸引外来资金,建设水泥、造纸、粮食加工等一批临港工业企业,形成“前港后厂”模式,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为港口形成了稳定货源。
2006年10月17日,日照港联合兖矿集团、中煤公司、淄博矿业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山西晋城矿业集团成立的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成为山东首家上市的港口企业。
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双轮驱动,为日照港的长远发展搭建起一个长期稳定的资本运作平台,日照港实现了新跨越。
刷新装卸纪录,打造优质品牌
今年以来,日照港矿石、木片、集装箱等项目的接卸效率先后被122次刷新。纪录刷新的背后,是港口服务理念的转变——“把粗活做细、把细活做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在矿石装卸队卸船班班长刘召军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几十米高的卸船机上施展“抛物线运钩”的绝活。据介绍,他们让卸船机从开始抓一斗货用90秒、几天卸一条“开普”型船,缩减到抓一斗货用56秒、一天卸一条“开普”型船。今年10月24日,矿石装卸队创造了每小时7359吨的矿石单船卸率的世界纪录。
一个个纪录的刷新,不断丰富“日照港效率”的内涵,不断提升“阳光港口、装卸真诚”的品牌。一位日本客商感叹:“如果要拿中国的输出港口同国际上的通行港口相比较,我首选中国的日照港。”
如今,日照港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杜传志说:“我们将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到‘十一五’末实现港口通过能力和货物吞吐量都达到2亿吨的目标,用5年时间走完以前20年走过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