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乡福建永安,舞龙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当地有一种说法:“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
流行于小陶镇八一村的朱氏九节龙始于乾隆二十六年,相传是朱氏族人为缅怀先祖而创建的。由于历史悠久、技艺高超、表演独特,朱氏九节龙在永安市极负盛名。 而今这项活动的代表人物就是现年63岁的民间艺人朱上炉。
朱上炉所在的八一村有一条朱氏龙灯,长19.6米,有着200多年的历史,舞者10人,其中一人持龙珠,故又称朱氏九节龙。朱上炉从小耳濡目染,渐渐掌握了扎制龙头龙身的绝活。由于年轻聪慧,他被选为朱氏龙灯的传人。上个世纪60年代,村里舞龙等活动曾一度终止,但是朱上炉始终没放下扎龙这一手绝活。
1986年,为了庆丰收,村民们决定搞一次舞龙,他们找到了朱上炉。老朱立即关掉在镇上开的饲料店,放下养鸡场的活儿,一头扎进房间,没日没夜地忙开了龙头的制作。一个月后,活灵活现的朱氏九节龙做好了,可老朱的养鸡场却因疏于管理,死了400多只鸡,损失了2000多块钱。老朱却满不在乎地说:“有龙舞,死几只鸡不算什么!”也是那一年,他将传统龙身用纸改为用布,不仅克服了纸身容易坏的缺陷,龙身的色彩也更鲜艳了。
从2002年起,每逢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市里举行灯展和民俗踩街表演,老朱便要忙活上一阵子。他扎的十二生肖灯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每逢展出,现场都被围得水泄不通。
为了使朱氏龙的水平不断提高,小陶镇政府选派朱上炉等到北京体育大学等地参加培训。朱氏龙水平的提高不仅传承和发展了民间艺术,也带动了寨中村、湖口村、石丰村、上坂村等村众多舞龙队的壮大。镇里通过组织舞龙、篮球、秧歌、门球、乒乓球等,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推动了小陶镇农民体育的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