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胡继权)昨日,在后湖一楼盘看房的沈小姐惊奇地发现,自己看中的一套多层2楼房,单价竟比旁边一套小高层2楼的房子还高出了300元,“原来小高层价格不是一直比多层的房子贵一些吗?怎么现在搞反了啊?”沈小姐介绍,该小区多层价格在3500元/平方米左右,而小高层的均价仅在3200元/平方米。 销售人员称,现在电梯房多了,多层住宅成了“稀缺资源”,买的人反而多了,因此价格也“水涨船高”。无独有偶,在汉阳钟家村买房的鲁先生告诉记者,他买多层就是看中了公摊小、南北通透、居住人数密度低等优点,而且物业费通常只有电梯房的一半,生活成本也较低,“即使价格贵一点也划算”。市房产局有关人士介绍,受土地资源减少、国家要求建设节能省地,城市长高是大势所趋,不仅我市中心城区早已向高层和超高层发展,近两年来,就连城区边缘的南湖、后湖、光谷、杨汊湖等居住热点片区,多层住宅也逐步被小高层以上的住宅代替。据武汉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网统计,我市目前待售房源中,小高层和高层的套数分别多达3.4万套和4万套,而多层住宅只有1.3万套,数量明显少得多。业内人士介绍,我市以往住宅开发以多层为主,小高层和高层通常被开发商以“电梯房档次高、成本高”为由标出高价,实际分摊到每户的建筑成本并不比多层高多少。然而,“电梯风”吹过以后,不少市民发现小高层住宅不通风、公摊大、物业费贵等缺点,又开始追捧不带电梯的多层房,精明的开发商才抓住机会让多层价格“打了翻身仗”。不过,从长远来看,多层房退出城区已是大势所趋,目前的“逆市涨价”只是暂时现象。
购房投诉翻番 工商发出提醒
晨报讯 (记者 杨幸慈 通讯员付鸿竹章曼)记者昨从市工商局获悉,该局12315中心今年以来共受理有关商品房的投诉1982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为此,工商部门提醒市民,购房时需特别注意审核开发商经营主体是否合法。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资质证、土地使用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一个都不能少。严格审核广告宣传的真实性,要求环境实物与介绍相符,与价格兑现。对含糊和带有双重意思的字眼、条文,直接要求对方以书面形式补充说明。签合同前,要弄清公摊面积、实际住房面积、房屋装修标准等具体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