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 我们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
1.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亟待解决。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要注重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于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战胜前进道路上种种困难和风险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2.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多样,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一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精神支柱。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有所滋长。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于用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凝聚人心、强基固本,具有重要作用。
3.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良好社会风气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反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是,在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以及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等错误行为。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奋进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有所上升,各种违法乱纪情况有所增多,我国的法制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培育人们的自律意识,不断强化道德在规范人们思想行为中的作用,对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学法、用法、守法,促进全社会法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5.社会结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正处于深刻变化的过程中,公民道德建设的环境、渠道、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社会群体日益扩大。进城务工和外出经商人员大量增加,留守儿童和老人越来越多。宗教组织发展迅速,信教人数不断增加。面对这些新组织和新群体,公民道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覆盖不到位、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创新,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对于开创公民道德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重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机制,抓住基本,着眼基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强大道德支撑。具体讲,要注意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公民道德教育内容。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公民道德建设最基本的内容,融会贯通到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宣传教育,引导人们熟知“八荣八耻”,践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体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之中,渗透到单位规章、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市民公约等具体行为准则里,引导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坚决反对的。要以“八荣八耻”为主题,广泛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2.着力营造舆论氛围,倡导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要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道德知识,普及道德规范。要大力宣传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特别是普通人群中的道德楷模和人们身边的好人好事,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和重点商业网站要充实道德建设的内容,加强引导、扩大影响,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要加强对手机短信、公交及楼宇电视的管理,使其成为传播文明言行、道德新风和健康时尚的新渠道。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创作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道德和新时期良好道德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各类文艺评论、评介、评奖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反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引领社会主义文化思潮。
3.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拓展道德建设成果。公民道德建设要在知与行结合上下功夫,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关注流通领域、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信用状况,集中解决食品安全、医药卫生、教育培训、通信资费、旅游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虚假优惠促销等问题的治理,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继续抓好青少年道德教育,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继续整治非法网吧、电子游戏厅和影像放映厅,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以迎奥运为契机,在全体公民中开展倡导文明言行、普及礼仪知识的教育。针对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加大管理惩戒力度。
4.着力推进工作延伸,扩大道德建设的覆盖范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既强调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又注重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差异性特点,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要在抓好党员干部、知识分子、青少年、国有企业职工等重点对象的同时,更加关注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困难群体、新经济社会组织人员、信教群众等社会群体的道德教育,把对他们的教育纳入工作视线,统筹部署,切实加强引导。要发挥基层党团组织、乡镇党委政府、社区街道、行业协会、企业工会和社会救助机构的作用,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人群的思想道德状况、生产生活实际和流动转移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增强工作的实际效果,努力形成一套适应性、针对性强的道德教育方法和手段。
5.着力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它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明确责任,相互配合。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要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文联、作协、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工作做到各自联系的人群中去。要建立健全道德行为监督机制,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督,引导人们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各地各相关部门部署工作时,力争做到有部署、有载体、有保障、有考核,保证工作扎实有效。
(作者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