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45期刊发了文章《严格煤矿整顿遏制矿难回潮》。文章说,当前,我国矿难回潮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舆论认为,安全基础薄弱为矿难频发的根本原因。10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印发。 随后,10月20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作了部署,力促煤矿整顿关闭攻坚。以下是全文。
矿难回潮引发社会极大关注
去年以来,为实现国务院确定的“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的目标,各有关地区和部门按照国务院部署,集中开展对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共取缔非法采煤矿点1万余处(次),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5900多处,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小煤矿数量多、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些煤矿非法开采和超层越界开采行为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煤炭资源整合不规范、煤矿建设项目违法违规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今年10月份以来,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频率加快,当月煤矿事故起数比上月上升26.1%,死亡人数上升44.4%。仅11月5日至12日的一周之内,全国就发生4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造成104人遇难和失踪。国家安监总局负责人承认,“目前煤矿事故出现回潮和反复”。
矿难回潮引起社会极大关注。11月10日,新华社一天之内就此连续播发三篇分析性报道,为过去所罕见。紧接着,14日,《人民日报》以“热点解读”刊发《矿难回潮的背后》的文章。文章综合各方分析和报道指出,企业麻痹,地方政府手软是矿难回潮的最直接原因。但无论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企业麻痹大意,还是经济增长处于加速上升周期,都不足以解释近年来全国每年矿难的遇难者大约在6000名左右这样高昂的生命代价的根本原因。文章认为,落后的生产力、极为薄弱的安全基础是我国矿难频发的根本原因。据悉,在2004年全国19.56亿吨煤炭产量中,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仅12亿吨。经改造挖潜,到2010年,有安全保障能力的煤炭产量将达到18.7亿吨,而那时全国煤炭需求将超过22亿吨。数以亿吨计的煤炭,在缺乏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矿难随时可能回潮。
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说,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三个不到位”,即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一通三防”制度落实不到位;整顿关闭不到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指出,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具有不稳定性,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安全立法和执法监察、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和安全生产投入、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都可以对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但其效果的显现需要有一个过程。
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引向深入
10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印发。随后,10月20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作了部署。此后,为督促各地按其制定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三年规划,继续加大煤矿整顿关闭、资源整合工作力度,从11月7日起,国务院安委会派出12个督查组,由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等亲自带队,开始对山西、黑龙江等12个省(市)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开展联合执法督查。
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减少伤亡事故。到2008年煤炭开采秩序明显好转,无证开采和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制止,小煤矿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控制在4以下;二是提升安全条件。小煤矿基本实现正规开采,安全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有较大提高;三是减少矿井数量。小煤矿数量大幅度减少,到2010年力争控制在1万处左右。《通知》要求,各产煤省(区、市)政府要组织研究制定本地区煤矿整顿关闭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提出本地区到2010年允许保留的小煤矿数量目标。
近期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紧公告关闭矿井名单。各地对煤矿重新进行排查认定,凡属按规定应予关闭的16种矿井,都要列入关闭范围,尽快关实关死。各地在10月底前落实关闭矿井名单,对已确定关闭的矿井,在11月底之前在当地主要媒体分批予以公告。二是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各地对纳入资源整合的矿井进行五查,即查方案、查证照、查资源、查程序、查规模。对存在问题的,要限期改正,对存在重大隐患或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直至关闭矿井。三是清理基建、改扩建矿井。对在建的基建、改扩建矿井的核准程序、资质、管理、是否违章等情况进行核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要限期改正,问题严重的要依法查处。四是加强联合执法工作。各地对依法决定关闭的矿井,要组织联合执法,督促做到关实关死、不留后患。国务院安委会11月将对重点省(区、市)贯彻落实《通知》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情况进行督查。
此外,从长远来看,要在巩固煤矿整顿关闭成效的基础上,严格执行煤炭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规程规章,严把入口、畅开出口,形成正常有序的煤矿“退出”机制。
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纳入政绩考核
安监总局近日要求,对目前煤矿事故出现的回潮和反复,要高度警觉。尤其接近年终,煤炭生产迎来黄金季节,一定要防矿难高发。各地要破除阻力,把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引向深入。
各产煤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建立小煤矿退出的有效机制,并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和配套措施。要综合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认真组织落实煤矿整顿关闭的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煤炭资源整合,从严控制新建项目,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顺利进行。
各有关地区要把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作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目标,纳入政绩考核内容,把关闭煤矿的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到市(地)、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制定并执行规范的工作程序和实施细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好有关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关闭的矿井名单,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鼓励并认真核实群众举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追究事故责任。
据悉,2007年,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将改进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届时将把4项主要指标,即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百万吨煤矿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纳入各地统计指标,并加强进度监控。同时,结合不同地区和行业领域的实际,安监总局也将对事故总量和相应的安全生产约束性指标下降幅度提出具体要求;指导督促各地、各单位把安全生产纳入政绩业绩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另悉,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将于12月对全国各省(区、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一阶段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主要包括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行为情况,全面查处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情况,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情况及清查和纠正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情况等。
新闻链接:
煤矿事故存腐败 监察部将进行深挖细查 图
22日,监察部副部长陈昌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去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11起,其中存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问题的有5起。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煤矿“4·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5·1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都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问题。
11月13日至20日督查组先后对太原、吕梁、临汾、长治、晋中、阳泉6市和所辖的9个县(市、区)的22个煤矿进行了督查。督查期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还率有关人员指导、协调了灵石县王禹乡南山煤矿11.12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抢险救援并组织事故调查。
在国务院山西灵石南山煤矿“11·12”特大火灾事故调查组成立会议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严厉批评地方政府煤矿整顿关闭不到位,违规批准复工,监管工作存在明显漏洞。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