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牵头人、该市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宣布,委托开发商已于当天拿到政府挂牌出让的地块,5个月后可望动工(楚天都市报曾予报道)。集资建房,温州不是始作俑者,但在“拿地”这个被认为最难突破的环节上,温州实现了第一个突破,成为了领跑者。 是什么助他们实现了这种转变呢?
银行不与个人合作怎么办? 协会作主体
居者有其屋,这个生命力极强的传统主张,从来就影响着曾秋。活了40岁,在温州也打拼了6年,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曾秋的希望。“总想着房价会跌的,周围也有人这么估计。”但是这么想的人都错了———在曾秋一天天“房价回落”的期盼里,房价一天天地上涨,到了2005年已是“天价”。就在觉得连买二手房都没有了希望的时候,她看到了集资建房的消息。2005年8月,曾秋看到《温州都市报》上有关集资建房的新闻,刚好也有朋友推荐这种方式,她在交了200元会费之后正式成为集资建房会员之一。集资建房的发起人是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他说,去年2月,他才知道有集资建房的事情,这让他想到协会100多个会员单位中有不少人才就是因为住房问题而流失的。“让企业的人才买得起房子,从而留在温州”,这是赵智强发起集资建房的初衷,为此,小区一开始计划叫“人才锦苑”,现在计划叫“卧龙山庄”。在最初的报名者中,不少是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的会员,也正是有了这个协会,银行才愿意与赵智强他们签订协议,帮他们监管资金。而这个协会是其他地方集资建房者所羡慕的。
土地太大价格太高怎么办?政策帮了忙
建房难,难在拿土地。赵智强等人先后看了20多块土地,但不是因为面积太大,就是因为价格太高,最后只能放弃。2005年,他们曾参加过两块地的拍卖,后来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让集资者们看到了希望:根据规定,经营性土地拍卖必须要有三家以上的单位报名竞拍才可,但这两块地的拍卖到最后都只有市场营销协会委托的开发商一家报名。为什么没有其他开发商敢来报名拿地?熟悉地产规则的赵智强发现,其中的原因在于,开发商要考虑利润空间,“如果他想获取10%的利润,可能要留足30%的空间,他们不敢干,我们的机会来了”。到了今年,国土资源部下发有关文件,拟将出让地块上季度同级别普通商品住房均价作为限价标准。如此一来,开发商更加顾虑利润空间而不敢轻易竞买。今年5月,赵智强看中了位于温州市上江路西片14号地块,用地面积15650平方米。在此之前,因为出让价高达每亩700万元,该块土地已经流拍两次。最后,这块地采取了挂牌出让的方式拍卖,即使只有一家报名也可以进入拍卖程序。刚开始报名时有三家,但到10月30日交纳保证金的最后期限,只有会员们集资的1000万元保证金交到了拍卖方手里,至此,他们拿地已无悬念。
经营性土地不卖个人怎么办?开发商“代建”
11月15日,出现在拍卖现场的是一家名叫“瑞安正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简称正元公司)的房地产开发商。他们代表集资建房的会员们,以高于起拍价1万元的价格,取得了这块地。“我们和房产商合作也是无奈的,因为经营性土地是不会卖给个人的,必须要有一个房产公司。”赵智强说,根据协议,开发商只是集资建房的“代建”单位,所有费用由会员自己支付,开发商只收取包括地价和建筑成本总造价2%的管理费。
背后的故事--“成功尚早”
地是拿到了,但路程充满了坎坷。首先是遭到部分房产商的抵制。一位会员就遭到了算计,有一个房产商约他吃饭,灌醉之后偷去了这位会员所有的参加集资建房的资料,然后拿着集资缴款凭证去告,说市场营销协会还没有拿到土地就办提前预售,是违法行为。公安机关真的到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调查,协会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最后出于担心还撤掉了协会内所有的宣传资料。赵智强说,他在工作过程中就接到相关部门领导的电话,让他停下,“他们的口气很硬,我的态度也很严厉,说你们发份文件来,我就停下来。”他知道这是对方的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政府态度。此外,温州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和房管局均对此事抱以谨慎态度:“现在不能说支持、鼓励,也不能说禁止、反对。”据《新京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