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耿彩琴
信用卡是银行业里盈利前景诱人的一个业务。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今年年底,将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届时除了可吸引公众人民币存款外,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也将获准发行信用卡。
事实上,在过渡期里,跨国银行卡组织已经开始向中国市场渗透,国际主要银行卡支付品牌在中国的受理业务迅速扩展,通过参股国内机构、或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国外大型发卡机构已经介入了发卡业务。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们在这个最具价值的市场上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美国运通公司副总裁姜大伟对记者坦言。
1、外资的介入
在信用卡方面,中外资的合作早已启幕。花旗和浦发从2004年起开始发联名卡;汇丰也先后和上海银行及其战略合作伙伴交行合作发卡。包括VISA、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美国运通在内的国际信用卡业巨头,更是早早布局中国,并“提前”迎来了收获期。以VISA公布的数字为例,到去年底,VISA已经拥有18家中资会员金融机构;在中国内地发行VISA国际卡超过1000万张。美国运通则选择了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合作,使其核心业务—运通信用卡进入中国。2004年12月8日,美国运通董事长兼CEO陈纳德来到北京,他和时任工行行长的姜建清亲手给中国持卡人发出了第一批牡丹运通卡。发卡现场,陈纳德难以掩饰他对中国市场的期望:“这张卡的首发是美国运通在中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一年以后,牡丹运通卡在中国的发卡城市由最初的4个增加到44个。
2、合作的价值
“2002年起,各家银行专门成立了信用卡中心;2004年、2005年信用卡发行最密集的时候,每月都有新信用卡问世。有商场积分功能的联名卡,有累积航空里程的信用卡,还有汽车信用卡。你有金卡,我就发行白金卡。”总结起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资银行的信用卡“大战”,“我爱卡网”信用卡首席研究员何海涛这样描述。
外资兵临城下的“倒逼”使中资银行信用卡加速发展。而在外资进入的同时,中资银行也从中学习其一整套成熟的信用审核、后台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的经验。不少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运作初期,借用“外脑”很普遍。
为客户提供VIP级的服务是美国运通的看家本领。在中国市场上,工行和运通的牡丹运通卡也欲创造国内信用卡的最高服务水准。专业人士说,交通意外保险、网上保险箱、国内外高尔夫优惠以及旅游购物优惠等附加在信用卡方面的服务是牡丹运通卡首创的。而现在国内发行的信用卡白金卡,几乎都具备这种普遍功能。
“没有什么比信用卡产品更能体现中外合作互利的价值。”麦肯锡上海的董事合伙人、资深金融业专家冯大卫说。
3、无限的机会
“未来中外资银行个人业务竞争将选择信用卡为突破口,信用卡业务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换言之,中外资银行第一个面对面的竞争将体现在信用卡上。”一家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坦言自己的压力。
但外资机构有自己的看法。“在中国的支付市场上,对于各个参与者来说,最大的对手就是现金。同类机构目前更应该联手寻找合作的空间共同改变消费者根深蒂固的现金消费观念,竞争肯定存在但并不是主流。”姜大伟说。
中国仍然处于消费信贷社会的初级阶段,现金仍然是主要支付方式,不论是个人消费还是商务消费。在中国,信用卡消费仅为消费者支出的4%,而在美国这一比例超过了25%。“很多分析师预测未来2-3年内信用卡使用每年将增长75%—100%。”姜大伟认为,运通在中国所能提供的真正价值尚未充分展现。“12月起中国全面履行承诺,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这将有助于加速国内市场的发展,刺激更多创新产品的出现并提高行业内人才的技术和专业水准。”姜大伟说。RB112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