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曾刊发的《艺术家剪出<长征组歌>》一文中左手剪字艺术家吕国岭以剪刀为笔“写”出了长达14米的红色史诗《长征组歌》。昨日是一年一度的感恩节,一大早记者接到了这位神奇的左手剪字艺术家打来的电话,电话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了感谢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他特意剪了的“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想送给母亲。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西安市咸东社区3号楼见到了48岁的吕国岭先生和他准备送给母亲的礼物。记者看到这个家并不富裕,为了剪字艺术而痴迷了20年的吕国岭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天是感恩节,我没有康乃馨给母亲,惟一给母亲的只是我用左手剪成的书法作品。母亲为了我含辛茹苦了一辈子,在剪字的这20年里,我从没送给母亲自己剪的字。”
记者看到儿子送给母亲的礼物被吕国岭用正红色的卡纸剪成,大小有50×44cm,内容为“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字体呈行楷,被他剪得出神入化,阴阳两面神采奕奕。因为在剪的途中不可停止,要做到心中有字。只要一“笔”剪报废则全盘报废,可想难度之大。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绝”!
谈到为什么要剪“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的内容,这勾起了吕国岭对儿时的回忆。吕国岭说,他记事很早。1962年,吕国岭4岁,当时一家三口住在铜川市黄埔镇的一家煤矿上。因为父亲在外做瓦工,工作的流动性很强。所以只有吕国岭的母亲一人带着他。对于母子二人来说,最难熬的季节是冬天。“家里没食物吃,我妈就带着我去山上拾农民地里的黄豆吃,我记得那天我和母亲拾了半天都没拾到一斤黄豆。母亲看我饿得实在不行就拾了一根木棍,把山上的酸枣打下来给我吃。而母亲则饿着肚子,我听到她的肚子也饿得直叫。”说到这里,吕国岭流下了眼泪。
在吕国岭18岁的时候,他下乡去了澄城,和母亲一直保持着频繁的书信联系。因为坐车很不方便,一年里只能回家一次。那个时候对吕国岭来说,只要能收到母亲的来信一天里都是快乐的。吕国岭告诉记者:“在快要回乡的那年,有一次母亲因为太想念我,在信中说她生重病,希望我回家里看看,结果回家一看,母亲好好的,我知道母亲太想念我了……”
随后,记者和吕国岭一起前往朱雀路为他的母亲送去了这份神秘的礼物。对于儿子的突然到来,68岁的左富花热泪盈眶地说:“我真的没想到我儿子会剪字给我。”
吕国岭在感恩节为母亲送礼物的事情不知怎么传到了邻居那里,他们纷纷来凑热闹。居民王大娘在看过礼物后羡慕地说:“这份礼物真是很特别,吕老师的字剪得真是太好了!有这样的儿子真幸福!”
在采访结束时,吕国岭说他很喜欢读本报《记者百家社区行·左邻右舍》这个栏目,特意为本报的这个栏目剪了一幅行楷《记者百家社区行·左邻右舍》,以感谢本报记者对社区文化的报道。
本报记者 晁阳 实习生 雷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