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队对军人进行心理测试最早应用于飞行员、航天员的选拔,2006年冬季开始,全国范围内征兵体检中加入了心理测试项目。可以说,心理健康成为中国军人的必备素质。那么,我国军队对心理健康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认识过程,记者近日专访了空军心理教育疏导研究中心主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武国城教授,他是我国军队中较早进行军事心理学研究的专家,负责飞行员心理选拔、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多年。
记者:武老师,从今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新兵体检增加了心理测试项目,这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变化。那么,为什么要在新兵体检中增加心理测试呢?
武国城:现代信息化战争,从作战样式到武器装备较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参战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力、性格、国防意识和献身精神等不同层面的心理素质必须达到一定水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人的心理素质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双重作用。虽然入伍后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会使人产生改变,但是入伍前心理素质基础较好的青年毕竟更加具备发展优势。当前我国走的是质量建军的精兵之路,每年只需要补充有限数量的适龄青年入伍,如果增加心理测试,就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及早了解应征青年的军人职业适应性。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军队建设,对于应征青年来说,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记者:对于一名军人而言,健康作为一种战斗力的要素,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心理健康对一支军队而言,意味着什么?军人的心理健康特指的是什么?
武国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包括躯体健康,还应当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功能状态,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军人。军队的战斗力涉及多种因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管武器装备多么先进,都需要人去操纵,人的因素总是第一位的。所以,包括心理健康在内的军人素质永远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基石。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具体包括:客观的认知模式、正常的情绪状态、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特征、成熟的自我意识、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于军人来说,还需要强调具有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灵活应对复杂艰险情境的智能和体能,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集体主义精神,持久的战斗心理准备和常备不懈的意志耐力,以及顽强的心理自愈康复能力。
记者:外军在征兵的过程中,如何考核应征青年的心理素质?
武国城:国外军事人员心理选拔历史可以回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美国采用了被称之为陆军甲(乙)种智力测验的团体测验。后来,世界各国在军事飞行员等特殊军兵种的人员招募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应用心理学研究。
到目前,外军在征兵过程中采用的心理选拔方法已经有很多种,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精神疾病评估方法,主要采用疾病的医学模型和自然科学的基础模式;二是实验心理学方法,建立在测量误差、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三是差异和人格心理学方法,是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个体差异。在具体测试方法上,包括传记调查、纸笔测验、仪器测试、面试会谈和模拟情境活动观察等。
记者:我军对官兵心理健康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分别有哪些标志性的事件?今后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武国城:我军对官兵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随着部队现代化建设步伐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心理学运用于部队建设表现在若干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以人为本,注重研究官兵在遂行军事任务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例如将面临危险时的恐惧反应定性为心理反应,将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区分开来,采用心理学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这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视角。目前,维护广大官兵心理健康工作已得到我军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军基层部队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站(室),随时为官兵提供服务。
今后我军心理卫生工作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展开,不仅在新兵入伍时要进行心理选拔,而且对各军兵种现役广大官兵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也将全方位展开。据外军资料报道,常规战争中,心理伤减员率占伤员总数的四分之一,预测未来高技术战争心理伤减员率可能增至三分之一。我军已在相关领域作好充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