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成都军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重庆警备区开县人武部部长余嘉赋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好奇:一个处在国家级贫困山区的县人武部,能在众多作战部队和人武部系统中脱颖而出,荣立集体二等功并成为战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奥秘在哪里?
被称为老区、移民区、贫困区的开县,地处大巴山腹地的三峡库区。 这里地域偏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到了人武部,别想再进步”等消极言论挡住了官兵进步的视线,“守摊子、混日子”思想颇有市场。“当时,人武部10来名官兵中就有两人闹转业,5人要求调动。”人武部原政委周云说。
“如果不下大力气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人武部就没有凝聚力、战斗力。”部长余嘉赋的话切中了要害。于是,一场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人武部上下展开,而随后一系列的行动也检验了这场教育的效果。
2003年12月23日,开县高桥镇发生特大井喷事故,6.5万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重庆警备区司令员杨冀平指示:人武部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投入抢险。不到30分钟,人武部全体官兵集合完毕,迅速奔赴到抢险救灾第一线。
在生死关头,开县人武部全体干部变了。休假的主动回来了,转业的二话没说按要求归队了,全体干部争先恐后要求上“死亡区”救灾。
副部长邱隆荣已经确定转业,得知灾情后,主动请缨参战,带领民兵疏散转移群众2000多人。在组织回撤时,他发现有60名民兵还没有下山,便不顾天黑、下雨和极度疲劳,又亲自带领机关干部在崇山峻岭中艰难地呼喊和寻找,直到第二天早上6时将走散的60名民兵全部找到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最后一个下山。
军事科参谋李俊,用手机一边向怀有身孕的妻子发着短信,一边奔赴救灾一线。为控制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蔓延,他连续48小时在距离井口不到20米的山上执行开枪点火燃烧任务。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冒着中毒的危险,在井口附近选择有利地形进行了8次试射。由于连日与井口“零距离”接触,他的眼睛不停地流泪,咳嗽不止,两次晕倒在现场,领导想找人替换他,但他坚决不肯,直到完成任务才最后撤离。
2004年7月16日,开县正坝镇境内山洪暴发,停放在一水库建设工地上的3个储满4000公斤汽油的油罐被洪水卷入河中。如不及时拦截,油罐漂流而下,将会对两岸的人民群众、县城附近的两座大桥、长江航行的轮船,特别是三峡大坝构成严重威胁。
暴雨中,一支身着迷彩服的预备役部队,快速集结,当即提出了“不见油罐不收兵”的誓言。在人武部领导的指挥下,官兵和预备役人员像大海捞针一样进行拉网式搜索。搜索中,为了探明油罐的型号和标记,人武部原政委周云在水急险滩中,第一个下水作业。经过48小时的紧张搜寻,最终找到了3个油罐,并协助地方专业技术人员将其打捞上岸。
去年年底,原政委周云提升时,一些人不服气,认为“是几次灾难把他推上去的”。对此,重庆警备区政委郎友良动情地说:“领导干部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这样的干部不用用谁!”
近3年来,开县人武部6次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课题演练,次次都出色完成任务;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任务考验,回回都交出了合格答卷,有7名干部先后荣立二、三等功。官兵用行动证明:在人武部也能干出大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