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受温州合作建房拿地成功鼓舞,本月22日,于凌罡召开花园路住宅地咨询会
两年来因几次拿地失利,不少合作建房参与者抽身而去,但仍有一些人默守坚持 去年7月,中国第一个合作建房出资人选房会在北京召开。那时的于凌罡意气勃发。
作为北京个人合作建房发起者,于凌罡从最初提出这一概念到现在已经历了太多风雨。他曾经风光过,西装革履地出入高档酒店,被人尊称为“于总”。其追随者最多时达四五百人,从设计规划到拿地不乏可咨询之人。但随着几次拿地的失利及媒体关注度的下降,于凌罡伴随着业内对“乌托帮”的讥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今年春季房展会上,记者看到于凌罡孤独地站在展会一角,向来往看房者散发传单,与当初被追捧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于凌罡曾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他身边的追随者分两派,一部分因迟迟拿不到地感到失望而选择退出,另一部分则始终不离不弃,默默地支持他。“我从心里感谢支持我的这些人。”于凌罡说。
支持者
不离不弃 等待转机
家住海淀区香山街道南营村66号退休人员韦永慧是于凌罡的支持者之一。她于2005年夏天参与于凌罡的合作建房,当时也是于凌罡最火的时候。“从去年到今年,于凌罡经历了多次拿地失败,许多人感到没有希望选择了退出,但我始终跟着他。”韦永慧说,一年多来他从没动摇过,一直都很信任于凌罡。“因为这小伙子挺有恒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他都一直挺着。一个年轻人,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此,每次开会,只要有时间,我都尽量去听。”韦永慧说,她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听,并不发表太多意见。只是想给于凌罡一点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合作建房终于等来了转机。”韦永慧兴奋地说,于凌罡目前正着手研究花园路25号地,如果是合作建房,这块地每平米房价将在6000多元左右,而周边房价都在10000元/平米以上。“我听到这个消息后,觉得很好,和家人商量后就报名准备要一套。”韦永慧说,她住在海淀区香山街道南营村,儿子在中关村上班,所以考虑买套北区的房子给孩子,这样她和儿子两家离得近些。韦永慧给儿子买的是套80多平米的房子,给儿子结婚生子都够了,总价50多万元。
按每平米2000计算,这套房子的首付款约16万元。
尽管报名登记了花园路25号地,但韦永慧心仍不踏实,不知于凌罡能否顺利拿下这块地,韦永慧希望政府给予一些拿地政策上的支持。
退出者
爱就爱了 分手不言悔
在于凌罡大起大落的两年里,有一些人选择了退出。
现任潍坊路桥公司经济顾问的朱汉夫,就是看到苗头不好时决定抽身而出。
朱汉夫是最早一拨参加合作建房的人。2005年初他参加合作建房时,于凌罡正风光无限。
朱汉夫说他是比较理性的人,不像其他参与者有更多的感性冲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发现这个团队办事效率不高,管理也比较松散。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迟迟拿不下地,没有实质性进展,而且时间战线拉得太长。
“当时家里人也劝我不如撤出,于是我在加入半年多后选择了退出。”朱汉夫说。
跟朱汉夫一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者在退出后谈起这段经历时说,简直就像谈了场恋爱。“我与合作建房就像一对曾经情投意合的恋人,一开始爱得死去活来,可相爱容易相处难,当走到一起后才发现很多事情不像以前想像的那么好。”这位合作者说,一开始于凌罡信心十足,每个周末都要开会。
大家也很兴奋,你一句我一言,但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我就不去了。就好像一段恋情,一方失去兴趣,就只能分手了。”
对话
“合作建房可促进开发商改善管理”
北京仁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作为北京合作建房发起人之一,曾是于凌罡的“亲密战友”。后因双方在公司管理方面产生分歧而中断了合作,但和于凌罡一样,分手并没有影响他们对合作建房的钟爱。
目前孟宪生又成为全国合作建房联盟发起人之一。
记者:目前房地产业仍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合作建房一旦成功,会不会缩减国家税收?
孟宪生:在现代社会,政府、企业、社区组织、合作社和其他活跃力量之间应形成伙伴关系。这样可改善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完善合作住宅管理框架,提供有利的法律环境,是促使私人在最基础的生产领域投资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个人参与,可以改善和完善公共服务,这也是增强国力,使国家更好地参与全球性竞争的重要条件。所以我认为,合作建房从长远来看,能增强产业经济能力,并以此提升国力。
记者:合作建房对现有房地产企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孟宪生:住宅建房关注的是合作成员居住利益的实现,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宗旨是使合作成员得到最大限度的实惠。而在市场环境下,一旦住宅合作组织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产生竞争,也会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改进管理,更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最新动向
新一轮登记资金4000多万元
报名人数230人
继温州合作建房成功拿地后,于凌罡也加快了合作建房的步伐。11月22日晚,于凌罡再次召开咨询会,就北四环花园路25号住宅用地拿地方案进行进一步商议。于凌罡称,截至23日,已有230多人报名。而另一位合作建房发起者孟宪生则与开发商联手,着手进行位于房山和大兴交界处一个占地面积达1000亩的前期土地运作。
于凌罡还称,这批报名者共登记了300套房子,有的是一家登记两套。截至23日,19.4万平米地上住宅面积已全部登记完毕,登记资金达4000多万元。据了解,项目所在地地下配套面积约4850平米,其中1940平米为独立商业。计划建设住宅300套,其中近14万平米为90平米以下小户型。
据了解,目前新基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克率旗下红炫制造出面支持于凌罡,双方已就具体合作细节进行了接洽。这也是继冯仑之后,开发商再次出面支持合作建房。
据张卫克透露,红炫制造将在不盈利为前提的情况下给予于凌罡支持,主要是技术与操作方面的服务支持。如果于凌罡资金遇到难题,也不排除给予财务上的支持。于凌罡表示,他对张卫克能出面支持合作建房感到很受鼓舞,将在近期与张卫克见面详谈。
他城瞭望
广州卡在拿地上
希望:通过合作、收购等多种渠道拿地成功
据广州合作建房发起人魏琨介绍,广州合作建房自2004年成立至今已3年,但目前仍未成功,这其间最大的困难就是拿地。
魏琨称,广州合作建房已注册公司,名称为“广州众建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公司包括他,还有几个专职人员,专门进行拿地及其他相关工作。公司还建立了合作建房网站,要求实名注册,目前会员已有2430个人,包括公务员、教师及小业主等,会员本科学历超过55%,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0%,经济实力高低不等。
“2005年10月,我们曾看好沙河银利街35号用地,但当时因竞拍组织工作过于仓促,以及会员对建房地理位置取向不同意等原因,最终我们放弃了这一地块。”魏琨告诉记者,目前广州合作建房验资工作仍在进行。公司考虑到部分会员的需求,除原拟定的三居15万元、四居18万元、复式25万元外,还增加了两居10万元的选项。“出于综合考虑,意向地块的相关资料暂时只能对验资会员公布。截至目前,已经有100多人参与验资,金额超过2000万元。”魏琨解释说,验资就是合作建房参与者的资金仍在自己账户上,等拿到地时再统一取出使用。
魏琨还表示,合作建房会员对目前获取土地的方式比较乐观。除参与招拍挂外,还可以采取同合法拥有土地的单位、公司合作,包括协议购买等多种形式。
“希望在坚持资金安全和低成本高质量建造房屋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收购及定制等多种渠道令合作建房早日成功。”魏琨表示。
沈阳
面临“人气”不足
希望:开发商帮忙拿地,回报条件是赠送底商
沈阳
合作建房可谓一波三折。发起人吴卓2005年初放弃原公司经理职位,一心筹备建房事宜。但之后,吴卓及他的合作建房社团曾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数月后,有关吴卓的消息再度传出,由于社团面临最基本的“人气”问题,曾抱有坚定信念的吴卓表示,如果在2005年末召集不到500人,将解散社团。到2006年7月,社团终因人数一再减少而名存实亡。
在放弃个人集资建房梦想还不到4个月,吴卓参加了温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个人合作建房研究会”,亲眼目睹了11月15日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组织成功拿到政府挂牌出让地块。这一事件使吴卓重新振奋起来,他当即返回沈阳,再次为集资建房开始忙碌。
吴卓称,沈阳合作建房的主要成员是白领阶层,月收入三四千元。据吴卓透露,未来合作建房将适当降低门槛,这样可以吸纳更多的人。会员入会标准是10万到15万,以存款单为凭证。最初报名登记人数达400多人,总资金约四五千万元。同广东合作建房一样,这些资金都存在合作者自己的账户上,等使用时才可以取出来。
“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拿地。我们已经看了十几块地,重点选定三块,一块在市中心,另两块在近郊。”吴卓称,现在他们在找开发商合作,希望开发商出钱帮忙拿地,等房子建成后开发商楼盘底商部分全归开发商。
南京
期待成立主体组织
希望:建立一个类似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的主体
南京
合作建房发起人邵角,这几天的MSN的签名改成了“温州模式在南京不适用”。邵角说,现在南京合作建房最大的困难就是成立组织,目前他们正在申请成立一个“合作建房协会”,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据邵角介绍,南京合作建房是于2004年12月发起,实行会员制,目前已有300多位会员。成员中主要是公务员和中产阶级。“我们的资金没问题,但缺少一个像温州市场营销协会这样的主体。”邵角说,他曾找过很多家银行和开发商,但因主体不明确,一到实质性问题上就搁置了。
同时,拿地障碍也困扰着南京合作建房者。“我们一直在寻求土地,主要目标是政府招拍挂土地或是开发商手上的土地,我们已经和开发商接触过好多次,但结果都不太理想,目前仍没找到合适的地块。”邵角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