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到甘孜州旅游的澳大利亚妇女琳达(Linda)认识了塔公草原的普通藏族牧民巴姆一家,虽然只住了短短的时间,但这家憨厚质朴的藏族牧民给了琳达家的温暖。
在琳达的坚持下,巴姆和丈夫将生病卧床10年的女儿送到华西医院治疗,所有费用都由琳达支撑着。 昨日,在华西医院骨科,我们见到了巴姆和琳达,语言不通,他们靠手势交流,就如琳达说的:“我们没有血缘关系,却和亲姐妹一样,语言不通,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病房中,琳达陪伴左右
昨日下午3时许,当记者来到华西医院骨科病房时,看见好心的澳大利亚游客琳达正在给病中的女孩拉姆剥香蕉。据病友介绍,琳达特别喜欢和人交朋友,见到大家都会用蹩脚的汉语问候一句“你好!”有的时候还用手势和大家“聊天”。拉姆来住院后,琳达就一直陪伴在左右照顾重病的拉姆。随后,记者通过巴姆了解到了她们一家与琳达的相识过程。
三年前,旅游结下友谊
“琳达和我是骑马认识的,她还在我家住了一夜。”巴姆告诉记者。据巴姆介绍,三年前,琳达来到塔公草原旅游。当时琳达正好租用她家的马,在一天时间的相处后,她们彼此认识了。随后琳达表示一定要到她家里看看,当晚她便邀请琳达到家里玩耍。“我们是好姐妹!”琳达告诉记者。
据琳达称,她一直在澳大利亚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帮助老人和小孩,这工作她做了17年。看见因先天性癫痫而卧床10年的拉姆,琳达的心情非常难过,随即她就拉姆的病情向华西医院骨科进行了咨询,得知还有治疗的希望后,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帮拉姆重新站立起来。
为救人,四处筹集费用
回到澳大利亚后,琳达一边工作,以便积攒为拉姆治病的费用。由于她从事的工作收入很少,三年下来仅仅筹集到10000多元费用。在朋友的资助下,她又募集了5000多元钱。今年年初,琳达带着筹集来的15000元医疗费用再次来到塔公草原。“琳达再次站到家门前时,我当时就惊呆了。”巴姆告诉记者,“三年过去了,我们没有想到琳达会千里迢迢地回到塔公草原。”
不久前,拉姆的病情加重,在琳达的坚持下,21日,她们一起带着拉姆来到了华西医院。据华西医院骨科的池雷霆教授介绍,拉姆的病情非常严重,已经形成骨髓炎。医生决定切除感染骨头,尽量保住拉姆的左腿。
早报记者杨丹实习记者李震摄影向宁
>>编后感人间真情无国界
一枝一枝的串串香,变成一角一角的“救命钱”,这是小老板救小工的“义举”。小老板万红英为此天天做着“发财梦”;四处筹集15000元的救命钱,澳大利亚阿姨赶回四川,仅仅为了三年前的承诺。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付出。尽管他们也面临着生活的尴尬:小老板已经用光了自己的积蓄,而且小店处于亏损状态;澳大利亚阿姨为了筹钱,发动了亲朋好友。
不知结果如何,他们选择坚持。小老板期盼生意能够好转,只为小工拥有一只完整的手;澳大利亚阿姨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只为可爱的藏族小女孩能够站起来。
在人情淡薄的今天,两位普通的小老板和一名普通澳大利亚人为我们演绎了真情在人间……我们真心祝愿他们的“小小愿望”能够实现。
(胡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