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田
易中天是目前中国最红的大学教授。他的《品三国》印数已近百万册,就在一年前他的书印数也没有超过一万册的,短短一年多时间,易中天变成了百万富翁。他签名售书的场面可以与“超女”比拼,他的“乙醚”(易中天“粉丝”的称谓)已遍天下。 他乘着电视的翅膀飞了起来,在花甲之年焕发了第二春。电视活活把易中天从一个学者整成了一个明星。
我至今对易中天的突然蹿红摸不着北。为什么呢?从内容上说,他的《品三国》并不深刻,只是将《三国志》等正史与《三国演义》做了对比、总结,并没有什么创造性思想和学术价值。包括易中天因《品三国》走红而带火的其他作品《品人录》《谈美学》《读城记》等,也高明不到哪里去,他品人能品过鲁迅吗?谈美能谈过李泽厚吗?读城能读过阮仪三吗?我想不能。易中天不是一流的学者,更不是伟大的思想家。由于他研究的领域过于宽阔,我甚至越来越闹不清他是干什么的。有人说易中天火爆是因为他把历史讲得特别有趣。说实话,我听易教授讲座时,从来没被逗笑过。易中天最常见的搞笑做法是在古人身上用现代流行术语,比如“帅哥”、“开party”之类,这值得发笑吗?易中天制造的笑料并不高级,远不是幽默,无法与钱钟书、林语堂相提并论,甚至连赵本山都不如,然而大众却很容易就被“忽悠”了,大概真像有一句话所说:爱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不过,稍加分析也能找到易中天走红的一些原因:首先,《品三国》有先天优势,三国人物早已家喻户晓,《品三国》沾了《三国演义》的光;其次,易中天毕竟是全能教授,讲解透彻、全面,逻辑性强,并且他深得评书技巧,声情并茂,知道怎样讨好观众;再次,易中天是《百家讲坛》出镜最多的嘉宾,频繁露脸是一个人走红的必要条件,随后网络、平面媒体综合炒作,短期就造成了一个学术“超男”。
易中天在收获了无数“乙醚”的同时,也遭到了不断的质疑。有人说他把历史庸俗化,有人说他太娱乐、学术不严肃,有人说他不该使用那些现代流行术语等。我以为这些批评并没有击中要害,反而也许正是易教授的优点呢。我认为易中天的最大问题是,用现代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去解析古代的人和事。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千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君臣关系,但易中天是这样描述他们的关系的:“刘备是诸葛亮再三考虑、精心挑选的老板,既然如此,他就决不会轻易跳槽。”“诸葛亮把刘备看作‘绩优股’。”这样的讲法当然比较有趣,然而,却全然没有了“忠孝节义”,只剩下了商场的“买卖关系”,诸葛亮这个中国人的精神偶像,其光彩在这样的语言描述下消失殆尽。曹操是易中天最倾慕的人物,易中天也处处偏袒曹操。祢衡、孔融、杨修、崔琰这四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知识分子,他们或直接为曹操所杀,或间接因曹操而死,史学界的普遍观点是他们是被冤杀的。易中天虽然也坚持了这种观点,但紧接着又挖掘出这四个人身上的“毛病”:祢衡太狂妄,孔融是书呆子,杨修是小聪明,崔琰太鲁直,这样他们好像也就死得不冤了,曹操做的任何坏事都有了理由。更严重的是,易中天为曹操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宁作真小人,不作伪君子。”我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价值观?
《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很多的英雄豪杰形象,但易中天的《品三国》抹去了这些人物的光辉和魅力;《三国演义》讲修身、治国、平天下,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人格,但《品三国》讲个人利害,从不提供精神坐标;《三国演义》的人物是飞腾的,散发着激情,《品三国》的人物姿态则变成了坐着、躺着,可爱的人物变得讨厌。易中天几乎从来不涉及神圣、崇高、道德、信念这些概念,他似乎是在黑夜里做学问,看不见光明。他肯定的时候少,贬斥的时候多,你不知道他要弘扬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