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11月23日专电(记者刘佳婧、艾福梅)宁夏大学“小小鸟爱心助残社”到今年已经6岁,这个曾经获得全国“百强社团”称号的学生公益社团,最多时同时帮助23个家庭的48名残疾孩子,服务范围覆盖整个银川市。 因为“小小鸟”的榜样作用,短短几年,宁夏高校的爱心社团已达到50多个。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宁夏社会公益社团的空白。
公益事业,以爱心为出发点,是公民自愿、公平地为他人提供无偿帮助,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它不仅仅是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
一只“小小鸟”飞出一轮爱心彩虹
2001年,刚上大一的雷一闻偶然看到一则关于贫困残疾儿童得到社会帮助的报道,她被深深地触动了。面对社会弱势群体,大学生该怎么做?经过简单的筹备,雷一闻与6名和她想法一致的同学成立了免费为残疾儿童做家教的“小小鸟爱心助残社”。
面对敏感脆弱的服务对象,面对颇有顾忌的家长,“小小鸟”社员开展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许多家长以为他们是骗子,往往说不了几句话就关门,他们只好拿着团委开具的介绍信一次次登门拜访。雷一闻清楚地记得,爱心社社员曾经5次到一个残疾孩子家去提供家教服务,家长就是不相信,甚至威胁他们再不走就报警。
通过不懈的努力,一些有残疾孩子的家庭开始接受他们的帮助,越来越多的同学也参与到这项助残活动中来。社团人数最多时达到400人,帮助了23个家庭的48名残疾孩子。2003年,他们获得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4个单位颁发的全区“学习雷锋,支援服务”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2005年获得团中央授予的“百强社团”称号。
“小小鸟”成功了!也正是因为“小小鸟”的榜样作用,一个接一个的爱心社团在宁夏大学的校园内遍地开花,有以“服务社会、弘扬新风、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宗旨的“爱心行动社”,有旨在“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人才”的“自强社”……活动内容也从单一的助残发展为关注贫困大学生和去贫困山区义务支教等等。
“小”爱心社承受不了“大”公益事业
雷一闻坦言,学生公益社团最大的困难就是活动经费。由于缺少经费,她无法给社员们解决工作所需费用,在制作宣传展板、印刷品时,也只能自己带头捐钱。有一段时间资金困难远远超出想像,有些同学动摇了,甚至提出要退出爱心社。快支持不下去时,她尝试着给当时的银川市市长郝林海写了一封长信,诉说爱心社的难处。雷一闻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我当时是一边哭一边写这封信,好像是积聚了太久的委屈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出乎她所料,信发出去的第3天,银川市残联就给她打来了电话,说市长专门批给爱心社1000元活动经费。“钱虽不多,但是却让我们感觉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支持,有了继续下去的信心!”雷一闻说。
宁夏回族自治区团委学生部部长张顺倩介绍,宁夏注册的志愿者有近12万人,70%-80%都是大学生,另外有部分社会力量参与。类似于“小小鸟爱心助残社”这样的学生公益社团,是宁夏公益活动的主体,但是学生能力有限,又没有社会资金的注入,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公益事业,社会如何“接棒”
近年来,宁夏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每年都为公益活动出力捐钱,社会各界也在逐步参与到社会公益中来。在今年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之际,银川万达国际电影城免费为百名盲人放映电影,并规定盲人无论什么时候去看电影都能享受半价优惠。宁夏煤业集团、宁夏电力公司不仅设有专门的志愿者分队,还制作志愿者服务联系卡,使需要帮助的人能随时与志愿者联系。
虽然参与公益性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年龄跨度越来越大,职业也越来越广,但张顺倩指出,在宁夏从1993年底开始志愿者活动至今,十几年之后,还是有很多人只知道志愿者就是大学生。因此,做好公益事业的宣传、引导、培育工作尤为重要。公益事业基于爱心,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爱心潜藏于心灵深处,首先要做的就是唤醒、激发民众的爱心。大学生的爱心助残等活动更应该是一种示范性公益活动,引导全社会都参与其中。
宁夏回族自治区团委副书记曹刚说,宁夏从2006年7月1日将“宁夏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改为“宁夏志愿者协会”,就是对现在志愿者队伍构成变化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活动。
曹刚说,从法律制度上规范志愿者活动是促进“爱心接力棒”从学校传向社会的基本保证。2006年5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明确规定了志愿者组织的性质、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经费来源和支持保障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程度。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