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2:22东北新闻网清嘉庆四年(1799年),一个远道而来的家族来到长春以北垦荒;清道光年间,兄弟五人因开垦有功,分别被封为从九品侍郎,并分别赐予黄带子。207年后,一个患病严重的老人,行程上千公里,用6年时间回顾家族垦荒历程。
长春晚报11月24日电(记者张席贵)208年前,在长春建城之前,他的先人已经挑着扁担,从辽宁省一个当时叫秀岫州的地方徒步向北行进,历经千辛万苦后,在荒无人烟的长春以北40公里处落了脚。从此,这个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人开始在这里垦荒、开店、迁居、繁衍生息。
这是一个见证了长春建城后历史的家族,曾有先人执笔记史。2000年,一个左眼失明、右眼视力只有0.15的老人张财林,开始用长达6年的时间,执笔通过家史反映长春207年间的历史变迁。
一个想法
让家族史成为长春流民史
家住农安县华家镇战家村的张财林闲暇时有个习惯,他喜欢翻阅晚清师爷张景颜及其后人留下的家谱。这本家谱记载:他的祖籍是永平府昌黎县李花庄,唐朝和宋朝时居河北,元朝和明朝之初居云南,后来又从云南迁回河北,在李自成造乱时,族人又从河北迁到辽宁省秀岫州,并于清朝嘉庆四年迁到了长春以北。
2001年春天,经过一场大病后的张财林,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要用有生之年,把家族来到长春后的历史续写下来,让这些家史成为长春流民(对外来垦荒者的称谓)史、垦荒史的一部分。
说写就写,张财林带着先祖留下的谱书,开始在农安县华家镇进行采写,他从最始祖开始写起,直到现在每一个张家的后人,可以清楚地查到300多年前到现在每一辈的先祖叫什么名字。
而张财林着重采写的是207年间,五位先祖在原长春府垦荒及经营店铺的一些人和事。
记者在翻阅这本于今年成稿的家谱过程中,透过其真实的记载,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张氏家族的祖先,在长春这片土地上所承载的一段厚重历史。(新华网-长春晚报)[责任编辑:龙秋秀]1
13:42:22 东北新闻网
感动瞬间
出嫁60年后第一次见到亲人
2003年的一天,张财林得知在自家10多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子,还有一个同族的姑姑,于是他骑上自行车,想从这个姑姑口中了解更多祖先在长春垦荒、经营店铺的内容。
临出发前,张财林的妻子给他拿了20元钱,让他回家时在集市上买些青菜回来。可是当张财林到这个姑姑家时,发现她家的生活并不宽裕,而且这个同族的姑姑已经79岁,出嫁已经60年了。
“自从我出嫁后,你是家中第一个来看我的亲人,我还有一个叔辈兄弟,多年来一直没有消息。”姑姑目不转睛地看着张财林,看着这个家族中的亲人,一种感动在张财林的内心深处涌起,他当即把兜中仅有的20元钱给了这个以前不曾谋面的姑姑,表达家人的一点心意。
从这位姑姑的口中,张财林得知家中还有后人分布在各地,于是他又踏上了新的寻亲之路。
寻亲路上
穷人富人一家亲
在我省乾安县一个叫大布苏的地方,当年张财林的先祖曾经买到了大片土地,当地曾有小屯名为二百垧屯,就是他的祖先置地以后起的名字。
“实际上不止像屯名那样少的土地,当初购买的土地面积很大,我小时候就听说过。”张财林介绍,当他乘车来到大布苏时,出租车司机把他送到了一个叫张殿君的家中。张殿君的妻子得知张财林是林字辈,管他叫叔叔。由于家庭困难,张殿君的妻子急得在地上直打转,后悔中午没有买青菜。
晚上做饭的时候,张殿君的妻子把家中仅有的鸭蛋煮了,表示对这位续谱族人的尊敬。
在乾安县城,张财林找到一家大型企业的同族中人,当得知他是来续谱的,同族中人选了乾安县城最好的饭店,来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长辈。
“同族中人在饭店逢朋友便说,这是我老家的三叔,是来续写家谱的。”同族中人的热情,让一路劳累的张财林感到无限的温暖。(新华网-长春晚报)[责任编辑:龙秋秀]
2
13:42:22 东北新闻网
建设新农村
那一段历史更显珍贵
“200多年间,先祖在地处江中道(黑龙江去往京城的路上)边的科尔沁草原上垦荒和经营店铺,到后来支系先祖迁往各地垦荒开店,这是一段农村原始风貌的真实写照。”张财林告诉记者,现在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把家族的家史续写下来,就是想把长春以及我省最原始的一段历史呈现给世人,告诉他们这里曾经荒芜,同时也告诉他们,这里将是一个崭新的新农村。
当年由于张财林的五位先祖开荒有功,并兴办了兴和顺、兴和当、兴和玉、兴和永等大商号,五位先祖分别被道光皇帝赐予黄带子,并封为从九品侍郎。再后来一位先祖张玉藻是清朝的九品官员,死后被皇帝追封为礼部侍郎。全国解放后,张财林的同族中人在各行各业中建功立业,有的卓有成就。
历史的车轮在不紧不慢地向前赶路,我们已经无法想像207年前长春以北的荒芜以及后来车水马龙入关时的场面。
一个半盲的老人,用6年时间续写家史,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长春及我省乃至东北农村的最原始风貌。
“我想让我的家史成为长春历史的一部分。”张财林告诉记者,他从20多万字的草稿中,精选了6万余字传至后人,让他们永远铭记这片土地昨天的样子。
目前,这位老人用了6年的时间,先后多次往返于前郭、乾安、通榆、大安等地,寻访了3000多名同族中人,他说他在有生之年的最大愿望,就是到河北省昌黎县、辽宁省一个曾经叫秀岫州的筲子河屯,去寻找留在那里的同族中人,告诉他们两个世纪以来,一个家族所走过的不平凡之路。(新华网-长春晚报)[责任编辑:龙秋秀]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