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同学欺负,初二学生服毒自杀”、“只为几十块钱,少年竟投毒”,看到这样的报道,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同时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为什么他们对于生命如此轻率?
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就无道德可言,不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会落空。 但我们的一些教育,却被“功利”所包围,“生命教育”反而成为盲点。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根据有关权威机构披露,在17-34岁的青少年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而且近两年青少年自杀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与此同时,青少年伤害甚至杀害其他生命的事件也屡屡发生。
您是否注意到了统计数据背后的事实:问题的诱因往往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不过是一次考试,一句批评甚至一块橡皮、几块钱而已。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会那样漠视生命?如果您是家长或老师,您为此反思过您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缺失了什么吗?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据调查,大多数的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也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一些中小学里,生命教育至今仍是一片空白。很长时间,我们的社会忽视人的个性的发展,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性。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他们对死亡缺乏最常识的了解和思考,不知道死亡对自己和亲人意味着什么,对生命价值缺乏基本的认识,不懂得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什么?它的根本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不知如何与人相处、活着是为了什么,这几乎是每位独生子女都遭遇过的尴尬。要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任重而道远。
我们与教育部门联合策划推出这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生命教育”报道,通过“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生命教育进行时、生命教育不可缺失”的叙述,旨在期望孩子能够在认识生命、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的过程中,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期望广大家长与老师能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什么?
案例一:
杀人后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关键词 不知何为生命
为了得到老人身上的40多块钱,一位14岁的少年在老人的稀饭中下毒,致使80多岁的老人误食中毒,险些送命。
在河市派出所的笔录里,记者了解到案情的大致情况。
这位14岁的少年叫祝小彬,1个多月前跟随父母从老家贵州来泉州洛江河市打工。
11月4日早上,祝小彬与另一个男孩在租房附近的门口玩,玩着玩着,两个小孩一拍即合,打算一起去偷点东西卖。而邻居一位独居的老人则成了两小孩行窃的目标。时值中午时刻,两个小孩偷偷摸摸地来到老人住的房子的后面,看到老人正在门外喝粥,祝小彬就摸进了老人的卧室,在一台缝纫机下的抽屉中拿到一本存折,并顺手偷走了老人的两只高压锅,然后将这两只高压锅藏在老人卧室旁边的一间杂物间里。
这时,祝小彬无意间发现杂物间里有一瓶农药,一个邪恶的念头迅速在他的头脑里出现:“我把农药倒进他吃的稀饭中,如果他吃到倒药进去的稀饭后,就会死掉,我就可以拿走他身上的钱。”很快,祝小彬就迅速拿起那瓶农药,跑到灶台前,掀开瓶盖,把瓶里的药水倒进了灶台上的那锅稀饭中,然后再用汤勺搅拌几下,重新盖好锅盖。随后再将那瓶农药放回到杂物间。离开老人的房间时,祝小彬顺手拿走了放在桌上的两把铁锁。
吃过晚饭后,祝小彬仍然像没事一样,继续到街上玩耍游荡。而邻居的那位老人却因为误食了被祝小彬掺过农药的稀饭,中毒被送进医院抢救。所幸的是,经过及时抢救,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案犯,但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令人害怕的眼神,没有恐惧感,没有罪恶感,看了都会让人感到背后阵阵发凉。”民警小郑告诉记者,当他提审完祝小彬时,才发现自己的整件衬衫都湿透了。
其实,对生命无知的少年何止祝小彬一人,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下有关青少年暴力杀人、残害生命的恶性事件的媒体报道:
2005年5月6日下午,在安溪县城厢镇古山村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位71岁高龄的老奶奶和一个才5岁的可爱小女孩被杀害。经过警方侦查,案犯竟是被害老太太的14岁孙子谢某强。据谢某强在接受警方调查时称,祖母怀疑他偷了她100元,由于害怕祖母把这事告诉父亲,一气之下就把祖母给打死。现场被谢某强5岁的小堂妹看见,为了灭口,谢某强同时把堂妹杀死。
解读:
“案破了,我的心情却非常沉重。”掩上厚厚的卷宗,河市派出所民警小郑叹了一口气说。“从整个案件来看,祝小彬根本不懂何谓生命,如果换成是成年人作案,下毒时还会想一想:仅为40多块钱就害死一条生命值得吗?”小郑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孩子们不怕死,是因为不知道生命的可贵。”
记者感言:
从这两例青少年杀人犯罪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极端性:受害者是作案者的父母、同学、朋友、同事,有的青少年杀人后,还能正常上学、工作、生活,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没有恐惧感,没有罪恶感。有教育专家指出,现在的在校生教育过分强调智育,忽略或淡化了人性教育。案例二>>
案例二:
一封遗书与一本受虐日记
关键词 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2006年11月14日晚上7时许,当家人强行打开房门时,小琼已经浑身冰冷地躺在床上,地上躺着一个空荡荡的敌敌畏瓶子。悲伤的家人在处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张小琼生前留下的遗书。遗书里她这样写道:“从小到大,我一直信奉你那句‘只要我们不去招惹别人,别人也不会来招惹我们’的话为真理,但事实是否定的。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怀疑过,但随着我被攻击的次数一再增多,我不得不怀疑。这事(世)上,没有道德,或许有,怪只怪我没有福气遇上吧……”
小琼是南安石井镇溪东中学初二学生,据该校校长回忆,见到小琼的最后一次是当天下午,小琼跟同班的另一名女生因为借涂改液发生口角,当时两人互踢了几脚,后来小琼课也没上就跑回家了。
性格内向是学校老师与同学对小琼最深刻的印象。据同学回忆,小琼跟班里其他同学交往比较少,加上成绩处于中下,班里的一些同学觉得她很好欺负,平时看她不顺眼,总是对她动手动脚,欺负她,但她每次被欺负时都不怎么反抗,挨打之后,什么话都没说,总是独自离开。”
然而,在家人眼中,小琼是个乖孩子,经常帮家里做家务。据小琼的婶婶回忆说,上初一的时候,小琼就曾被同学打伤过,要不是因为她说头痛到医院检查,她也不会告诉家里人她被欺负的事,但后来就没再听她说过被同学欺负的事情。
当忍受的极限崩溃时,小琼选择了死亡。在遗书里,小琼提到了班上4个欺负她的同学的名字,并称“我永远也不会放过你们”,对于生命的逝去,小琼说“原来,死去的感觉是痛苦的”,但她希望变成天使,因为“天使永远是快乐的”。
小琼的案件让记者想起了一年前发生的另外一起案件。
2005年9月1日,对许多刚升入中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高兴的日子,但这一天对石井镇院前村李平一家人来说却是个悲痛的日子,一个晴天霹雳将这个原本美满的家庭拆散了。
这一天早上,刚吃完早饭准备上学的女儿小旋突然头痛万分,随即呕吐起来。当李平夫妇将女儿送到医院检查后,医生给出了一个令他们无法相信的诊断:女儿颅内大量出血,典型的因外伤导致颅脑受损,必须马上做引血手术!虽然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小旋还是停止了自主呼吸。
女儿的蹊跷死亡让李平夫妇俩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悲痛之余,夫妇俩在整理女儿遗物时,意外地发现女儿生前的一本日记。打开这本被女儿深藏在箱子底部的日记本,夫妇俩惊呆了:原来这竟然是女儿这两年来写下的一本受虐日记!
在日记中,小旋记叙了两年来被两名同班男生殴打虐待的经历。日记共1000余字,“痛哭”、“眼泪”等字眼出现了14处,涉及到“挨打”的记叙共有27处。在日记里,女儿写道:“我很不想让自己的父母担心……而且我胆小如鼠。”“我是多么的想读初一,不再受他们的摆布,不再受到他们的命令……我是多么希望这漫长的岁月能够赶快过去,使我不再痛苦。”
李平夫妇相信,女儿的突然死亡和两名男生的长期殴打与学校的管理有关。当李平找到女儿上小学时的那所学校想要讨个说法时,校方却以“小旋病发时不在学校,如果和被打有关系,就不会拖到这么久才发生事情了”为由来否认学校管理不到位的说法。
小旋的受虐日记经媒体披露后,曾经引起了人们对校园暴力的大讨论。“小旋现象”也成了校园暴力的一个新名词。
解读: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两位守护神,家长与学校既要关注孩子成长的规律,又要教给他们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遇到危机事件的处理办法,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
记者感言:
小旋与小琼这两起案件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是发生在南安市石井镇,故事的主角同样是初中女生,案情的焦点同样是因为长期受到同学的虐待而死亡,故事的结尾同样是留下耐人寻味的死亡日记。
两条如花生命的离去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同时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对于小旋与小琼的死亡,人们更多的是将焦点集中在学校与家长没有及时排解学生心理压力,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当小孩子长期受到同学欺负时,学校与家长为何没有教她如何保护自己?
案例三:
一棵棵脆弱的苇草
关键词动不动以自虐相要挟
2006年6月17日中午12点多,惠安县黄塘镇苏塘村一位12岁的小学生曾某,仅仅因为和他姐姐吵了几句嘴,就上吊自杀。
2006年7月20日,惠安县螺阳镇年仅19岁的男青年小庄与家人争吵后,赌气服毒自杀身亡。
如今,许多孩子却有着比大人还要“火爆”的脾气,动不动就以死相威胁,更有甚者就自杀。
近日,市区的李先生去姐姐家,他与5岁的外甥女娇娇玩得十分愉快。吃饭时李先生开玩笑说:“娇娇长得很漂亮,就是皮肤黑了点儿。”谁知这句话惹得娇娇大怒,她扔下手里的筷子,气呼呼地跑到卫生间里用头猛烈撞墙。李先生等人被娇娇的举动吓坏了,直到向外甥女诚恳道歉,娇娇才停止撞墙自虐。
市区一家幼儿园的李老师也无奈地说:“如今的孩子太难管了,脾气特大,稍不如意就翻脸。”据了解,在这所幼儿园有不少孩子被老师批评几句就坐在地上哭闹,一些孩子不高兴时还做出掐、打自己的极端行为。李老师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园里大扫除时,大班的一位男孩子拿着扫把,满教室跑,突然,他举起扫帚向另一位女孩子的头上猛打。老师批评了那位男孩子,他眼泪汪汪地看着老师,边听便用左手使劲掐自己的右手,刚开始老师没发现,等发现时,右手已被掐破了。
“当我们的老师和那位男孩子的父母聊起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时,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他们的反应却不以为然,说这种行为不奇怪,孩子在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用自己的头撞墙、掐自己身体,甚至拉过妈妈的手狠咬,大人看了很心痛,但也没办法,只得依了孩子的意愿。”
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李老师说,近年来出生的婴幼儿多为当年第一批独生子女的孩子。这些婴幼儿的父母当年就是“小皇帝”,如今他们的孩子在姥姥家、奶奶家更是“宝中宝”。4位老人和两位父母对一个婴儿十分溺爱,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导致孩子性格暴躁,甚至出现幼儿“自残”要挟父母的现象。其实,父母也许不知道,孩子的这种自虐行为发展下去会很危险。一旦将来他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他就会通过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解读:
针对12岁的小学生曾某仅因为与姐姐吵嘴便上吊自杀,泉州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委员、教育专家庄振伟曾在接受相关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是个案,但也反映出现在一些孩子的心理太脆弱了。他强调,学校应该教育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教育孩子们在各种艰难环境下学会顽强,能够适应各种压力。
记者感言: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围着升学这个指挥棒转,“生命教育”自然成了教育中的一个盲点。正是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席”,孩子们不清楚“死”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生”之所以宝贵,更不懂得爱惜自己的生命。
以生命的名义呼唤生命教育
我们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自杀或残杀他人的报道,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同时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对含辛茹苦抚养孩子长大的父母来说,谁都不愿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地长大呢?对这些如花生命的逝去,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要问:让这些孩子轻易放弃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经受不住小小的生活挫折?毋庸讳言,这“罪魁祸首”就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记得有这样一则古代笑话,一个人家生了一个孩子,满月的时候有很多宾客前来道贺,一个人说:“这孩子长大了一定很聪明!”另一个人说:“这孩子长大一定会做官!”还有一人说:“这孩子长大后肯定会挣钱!”家人听了这些话都非常高兴,可是有一人却说:“这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死的。”结果这家人一顿棒打把那人轰了出去。
一直以来,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始终在回避死亡这个题目,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都不想、不敢也不知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这是中小学人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缺陷。正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席”,孩子们才不知道生命之宝贵,才不知道爱惜自己的生命。其实,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生命都没了,还谈何教育。
生命教育必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生命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王美金)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