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网11月24日电据新民晚报报道,今天上午9时30分,上海市松江大学园区6所高校的2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在东华体育馆前排起了长队,前来参加今年首场招聘会。他们热情高涨,捧着精心制作的简历,有的还穿上了西装,谁都不愿意错过跟用人单位“亲密接触”的机会。然而招聘现场用人单位却只有“冷脸”。
“这个专业我们不要!”“把简历留下,回去等通知。”“知道了,我会跟你联系的。”几个同学等了好长时间才见到人,得到的却是这几句话,没有想象中的面试,有的企业人事主管甚至连头也不抬一下。有学生感叹:“现在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来招聘的人事经理都成了‘腕儿’。”
“用人单位好冷淡,一副你爱来不来的样子。”几番冷遇,让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专业的小诺没了兴致。原本以为面对面的招聘会要比“网上求职”来得实在,但还是免不了失望。在求职者中流传这样一句话:“我们抱着简历进去,阿姨扫着简历出来。”不少毕业生觉得,用人单位应热情接待每一位应聘者,这也事关企业形象。
某企业的人事经理感叹:“一则人多,忙不过来;二则学生们来问就是谈薪水,没什么可多说的。”记者发现,来应聘的学生对月薪要求普遍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相当满意的收入是5000元以上。在一般人眼中,大学生通常眼高手低,对薪水经常“狮子大开口”。
“很多学生过来就问薪水多少。”一位用人单位负责人说,“研究生开口就是5000以上。”她表示文凭只是个敲门砖,工作经验才“值钱”。对这种说法,大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这不只是钱的问题,也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来自上海外贸学院的小刘表示,能够创造多少社会价值就该得多高薪水,这样的等价交换是无可厚非的。还有同学认为,薪金也是用人单位价值的直接体现。如果一个全球500强的企业来招聘,却只能提供2000元以下的工资,不免让人怀疑它的实力。
招聘会是个“窗口”,能展示用人单位的形象。一位教师提出,如果自恃手握用人大权的大公司、大集团的招聘人员总是板着脸,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呢?从这个角度看,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也该热情一点。(张炯强、朱佳蕾)
(责任编辑:赵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