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24日电(记者 徐寿松 姚玉洁 李荣)24日,当泛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组织负责人首次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出现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七次会议上时,中国三大经济圈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泛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间的交流比以前更密切了,区域合作正进入到联动的新阶段。”与会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秘书处规划组组长张勇男说。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素有长三角城市峰会之称,从1997年成立至今已10年,今年是第七次举行峰会。但此前6次长三角峰会,从无泛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区域组织的人员参加。
“让竞争对手参加自己的内部会议,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处长陈晓云说。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圈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中国区域经济这三个“巨头”当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总和占到全国总量的40%左右。
尽管彼此的外向度都在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三大经济圈之间基本上是“背对背”。尤其是在对国内生产总值过于看重的年代,竞争比拼、相互防范是常态。
现在,“面对面合作”成了事实。2006年10月,三大经济圈就区域合作组织间开展工作交流与合作签订了一项协议,“互邀参与区域组织重大活动”、互换区域信息资源。长三角、泛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个区域组织任何一方的年度全体会议,都将邀请另外两方的常设机构负责人列席;一方区域组织牵头组织的有关活动,也都邀请另外两方的代表参加。
此外,3个区域组织还将开展信息资源交流,相互发送有关区域合作的信息、文件资料,了解彼此的动态。对于共同关心的议题,三区域还将联手调研,共求对策。
正是根据这一协议,泛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组织负责人成了长三角峰会的座上宾。区域规划的制订和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将成为三大经济圈先期联手合作的重点。
“区域经济走向联动是历史的必然。”张勇男说,一方面是应因了国家将区域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的战略布局;另一方面,全球化趋势加剧,各地的竞争实质上已体现为区域间的竞争。一个区域内资源如能有效配置、合理利用,那对区域内单个地区的推动会更大。
在“十一五”规划中,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新时期的国家使命。区域经济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沈玉芳教授说,在此背景下,“区域规划不能成为‘孤岛规划’”,区域联动不仅是必需的、可行的,也将是共赢的。
在具体从事区域协作工作多年的陈晓云看来,泛珠三角、环渤海区域参与长三角会议,寻求具体合作议题,正是区域经济从访问层面的“互动”,走向实质合作意义上的“联动”之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陈宣庆说,加强东西南北各区域协调机构之间的合作,是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的突破所在。如今,三大经济圈先行迈出了一步,这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