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说,伴随冬天进补季节的来临,在有些地方尤其在广东吃野味之风复萌,果子狸、黄猄、山猪、穿山甲、巨蜥、蛇、蚂蚁等野生动物又上了市场,上了餐桌。有记者说,在广州市白云区恒丰街出售近10种野生动物,这些动物多是从广东周边湖南、江西、浙江等省深山捕获,许多是国家明令禁止捕猎的。 在北京,有人竟然好吃孔雀。
有些野生动物比如果子狸,传播“非典”的证据是确实的。2004年初,广州有一名餐厅的打工妹感染“非典”,检查发现该餐厅有6只果子狸。研究人员在一段时间内从果子狸身上采样,结果连续数日从它们身上分离出冠状病毒,通过与这名患者的基因系列进行对比,结论基本一致。“非典”的专家钟南山反复告诫人们,不要冒险吃野生动物特别是果子狸。他说,虽然“非典”似乎已经离开,但无法排除潜在的危险,所以不能放松警惕,千万别吃果子狸和其它野生动物。
“非典”之恐慌记忆犹新。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能忘记当年“非典”给我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不能忘记我们为抗御“非典”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代价。有人就是忘性大,甚至“伤疤”还没好,已经忘了疼,对野生动物又大开杀戒,特别是在广东、广西、海南等一些南方省份。
为什么有人那么爱吃野味?以笔者浅见,原因至少有三。
一是习惯成自然,嘴里就好那一口。比如在广东番禺农村,古往今来,村民吃蛇、蟾蜍、蚂蚁和蜜蜂已成习惯,有些令常人恐惧、恶心的东西,在他们眼里是美味佳肴,他们认为酒泡的蚂蚁、蜜蜂能壮阳,蟾蜍能活血。当地有人因为吃了蜜蜂产生过敏反应进了医院,这是已知的,其它许多野生动物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恐怕至今尚未被人知。这种饮食习惯是陋习,是应该改正的,就像人类在进化中逐步改掉生吃食物的习惯一样。
二是好奇图新鲜,不顾后果要吃一口。鲁迅先生赞扬过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由于他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如今螃蟹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许多人敢吃、乐吃螃蟹了。想必古代也有第一个敢吃有毒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人,为此送了性命,也正因为他们丧命或受到伤害,后人不吃了。而对果子狸、黄猄、山猪等野生动物的有害性或有益性,前人并未有明确的认识,否则它们早像鸡、鸭、猪、羊一样被人类饲养和食用了,这表明它们至少是违害人类的“嫌犯”。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非要好奇图新鲜去吃它们呢?何况果子狸已经以“嫌犯”成了“真凶”。
三是摆谱讲排场,越贵越要吃一桌。野生动物较之家养动物显然稀少,因为许多野生动物为政府所禁猎、禁售、禁食,这自有道理。物以稀为贵,于是它们就身价百倍了。有人要笼络官员,有人要联结商界朋友,有人要加深彼此感情,而吃吃喝喝是最佳媒介,贵重野生动物又是能够显示真心实意、慷慨大方的标志,因为它价格昂贵且是政府明令禁食之物。于是,可怜又可怕的果子狸们成了摆谱讲排场的佳肴了。
有人好吃野生动物的原因还有一些,这愚昧而危险。中国人会吃闻名于世,但也吃出了不少毛病。其实,果子狸之类野生动物的危害并非只传播“非典”,好吃的朋友得管管自己的嘴巴了。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