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炒房团”介入
本报记者 张平
温州人向来以“炒”出名,其中尤以“炒房”为好。
他们炒高了上海、杭州、北京等城市的楼价,当然也炒高了温州的楼价。颇有意思的是,正是在“炒房客”的故乡,最近出现个人合作建房案例。而且,它将可能是中国首例成功案例。
对于个人合作建房的出现,上海道邦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林荣时的看法是,“这是购房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反应。”
虽然林荣时深知,中国很多地方的楼价,是温州“炒房团”炒起来的,但信息灵通的他坚持认为,“炒房团”没参与此次合作建房。他对《财经时报》表示,温州已很少有人在炒房。
炒房团没有介入
“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温州原来炒房的很多资金,已经转入股市,或者银行。”林荣时说。他的另一个理由是,仅260套的合作建房住宅数,根本不符合温州炒房团的“胃口”。“2000~3000套还差不多。”
浙商投资团发起人、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陈俊,也向《财经时报》表达类似看法。他掌握的信息是,此次合作建房中,没有任何浙江“炒房团”参与其中。
与林荣时的看法不同的是,陈俊表示,原来的“炒住宅楼”的资金,已经大多转向了“商业地产”,因为“温州人向来不喜欢炒股,而是喜欢以实业为主。”
温州市营销协会公布的数据是,此次合作建房项目的住房单价,大概在6300元至6500元之间。而该项目周围的房价,二手房都七八千,新房就1万多了。
因此,参与个人合作建房的林浩认为,虽然没有炒房团的介入,虽然发起人也曾声明,“炒房者”不能成为会员,但并不能排除,在购房人中存在“炒房”为目的的人。
是否存在炒房人
据记者了解,为了防止“炒房者”的介入,温州市营销协会一开始就出台规定:每个人只能订一套,用别人的名字订两套以上的,一经发现就取消资格。
尽管赵智强对媒体表示,一个人订2套或2套以上的情况,到目前还没有发现。但在已经入会的260人中,是否有“炒房者”存在,或许只有“炒房者”自己才清楚。赵智强是合作建房的发起人,现任温州市营销协会会长。
合作建房会员林浩告诉记者,开始的时候(去年)是自由报名的,任何人想参加都可以。他说,“现在名额满了,有些人想参加都不行了,说是只能等下期。”
“如果你跟这次合作建房的发起者有‘关系’,就根本没法加入。”另一位参与合作建房的曾力,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抱怨说。
曾力告诉记者,合作建房的发起者,在发起项目时并没公告。直到接受采访的当日,他还不明白加入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组织方案。
赵智强并没有隐讳这种“关系”的存在:一开始报名的300多名会员里,有1/3是协会会员单位的职工。但他并没有透露“会员单位职工”在260个最终购买者当中的比例。
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陈俊表示,为了防止“炒房者”进入,应建立较为严格的购买者审核制度。
(责任编辑: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