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11月24日电记者宋学春报道: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往每年要拿出4000万元处置18万吨废液白泥;而离碱业公司不远的青岛发电公司也要使用8台海水加压泵进行海水脱硫。青岛市政府今年协调两家企业着手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工业化项目,青岛发电公司由此停开4台海水加压泵,每年节电5400万千瓦时,约3000万元;这一项目实现产业化后,青岛发电公司和黄岛发电厂将全部消化青岛碱业产生的白泥,3家企业年综合节约效益将近亿元。
青岛市目前万元GDP能耗由2000年的1.10吨标准煤降至1.04吨标准煤,万元GDP耗水量由96.27吨降至38.37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7%,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超过30亿元。通过展开“点循环”,推进“线循环”,启动“面循环”,青岛从不同层面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全面展开以企业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点循环”。青岛红星化工公司30年来铬渣堆存超过20万吨,通过科技攻关,公司解决了铬渣为辅料代替白云石烧结炼铁技术,实现了铬渣跨行业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预计2年内将对30年堆存铬渣全部资源化处理完毕。目前,全市有9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累计开发400多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10余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以行业“线循环”形式推进循环经济。青啤二厂耗水由千升7.2吨下降到5.9吨,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青啤集团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8家子公司,推行青啤二厂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目前青岛市热电行业、交通运输业、化工行业、制造业等企业集团内部的纵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从小循环到大循环,青岛启动“面循环”。现在,青岛碱业公司又瞄上了相距不远的青岛钢铁公司。青钢每年要为排空的大量二氧化碳付出高额排污费,而青岛碱业则因生产需要自产二氧化碳,两家企业为这一双赢的设想又开始了运作。青岛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也已经启动。胶南市的“青岛国际环保产业园”已有6家企业落户,主要从事环保产业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生产。城阳区启动了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创建工作,5年内将通过推广清洁生产,在区内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以及两个生态工业园和两个生态农业示范园。 |